勇者无敌——红海行动

2018-03-02 20:31:10 三江先生

三江先生 > 电影评论

《勇者无敌——红海行动》by 三江先生

《勇者无敌——红海行动》by 三江先生

第一次真真正正对战争残酷感有着直观感受也是第一次对军人起着绝对敬畏心的电影是《集结号》,我开始反思,之前那些抗日神剧是否对战争,对那些用热血换安宁的将士太过敷衍,也太过戏谑。结局总是胜利,可是啊,那些战士更希望影视作品可以成为对他们,对他们逝去的亲人、战友,对他们的那颗炙热的心最真实的还原,最走心的敬献。后来《战狼2》席卷了中国大陆乃至港澳台湾,甚至走出国门。那是对中国人民爱国心的一次召唤,我没法评判这次召唤是否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民族使命感,在民族自豪感上有什么提升,有什么灵魂上的升华,因为那毕竟只是一部电影,毕竟我们没有切身经历战争的残酷,没有见到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在枪械、刺刀前的觳觫,更没有见过那些中国军人的大义凛然,一身正气。鲁迅《呐喊》之后,中国人曾醒来过,中国人曾有着震惊世界的民族凝聚力,毕竟战争之下,只有团结才能将细弱微尘的力量团聚成力挽狂澜的臂膀。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战狼2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是一次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上的有力支撑,国民自豪感的一次饕餮盛宴。

我从不愿意将中国军事系列,军事题材的电影与美国英雄主义题材的superman之类的电影并论,因为这完全是质量也好精神也好,两方面截然不同的追求。一个是追求刺激紧张的画面,另一个是追求中国人民的绝对不屈,绝对忠诚的价值观表现(尽管许多人没有做到这两点),中国的军人,绝对是这方面的楷模。所以我从不会带着追求刺激紧张的视觉效果去看一步中国军事题材电影,而是确定:你真的怀着一颗敬畏心去接受现实了吗。虽然有些电影不尽人意,神化也好丑化也好。但只要自己有着观影初衷,总会从一部电影中汲取这什么。比如就算一部电影军事战争下来中国人民没有死伤一个人,你不也还是可以知道邪不胜正这个道理吗。所以,学习着去看电影,总会有所收获。几天前,我和同学走进电影院,欣赏了微博豆瓣时光网上评分极高的军事电影:《红海行动》

直到今天我仍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笔墨去点评这部电影,我没有资格,或者说,我没有做好去点评中国军人的权利。我之所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完完全全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傲骨,中国军人的信仰,中国军人为了使命惊人般的决心。甚至中国军人马革裹尸时仿佛在说:抱歉,我没有干脆的完成任务,我没有办法和你们一起征战下去。又在说:拜托,祖国,我爱了一辈子的祖国,交给你们了,请一定要好好保护他,请一定要好好保护他。所以,我怀着敬畏心,只是谈谈我的感受吧。

1.真实感。电影的局限性在于我无法把镜头聚焦到每一个人身上。我只能找特定的几个角色,集中表现,然后将情感,视觉体验感放大,之后呈现出一部电影。这就是为什么其他的电影只有一到两个战争画面,或者说因为战争画面太多而演变成纪录片的原因。但是,红海行动,做到了。它以一种真实,直观,甚至略显残忍的画面感用3D方式嵌入到我们的眼睛里。这是战争的整体视角,我在聚焦到每一个人的同时,有将足够的镜头,撒在整个战争线索之中,这与普通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是给了观众足够的震撼,足够的真实感。所以说电影一开始就用他们还原战争的决心打动观众。有人会问有限的两个小时里,我既要权衡主角的镜头,又要让整个电影线充斥着危险与战争,不能乱,不能突兀,不能有重复感,这是怎么做到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我们最初说的真实,因为我要给军人给战士真实的情景定位。可是什么才能体现一位战士的精神与价值,就是战争,所以说战争画面既是一种挑战有是一种推力,把军人把个体的情感,对话,大戏全部中规中矩的穿插在战争里,哪一个画面出来哪几个人都要安排好,这样算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大容小的手法吧。所以说,最后战争场面因为个体得到升华,个体又因为战争得到淋漓的展示。两个半小时一直在打打杀杀,并不会有重复感的原因就在这里。

2.演员的敬业心。我觉得这与真实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个演员我拿到剧本就要看看剧情走向,看了之后,哎呦,不错很好,人物形象比较好把握,个性感也比较强,行,就拍板。之后演员就会急着去找和自己互动的对手,比如说佟莉和张天德(石头)。二者互相磨合,到了一定的境界变回擦出火花,最后的集中表现就是真实。然而这需要演员要专业,对电影有着最佳的把握尺度,要有着极度的敬业心。在红海行动中,我十分钦佩的一点就是,演员已经不把演技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把军人本色作为自己的追求。他们每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他们每次挨过子弹,炮火后不堪入目的痛苦却又坚毅的表情,他们保护中国公民时那种宁可献身的一颦一蹙,他们在失去战友时泪眼嚎啕,都彰显着中国军人的姿色与韧劲儿,中国演员的精神与精益求精。泪水混搅着的不仅仅是黄沙和伪装迷彩,更有演员对中国军人的崇拜和对战死沙场军人的尊敬。所以,中国的演员不是只有花花公子,不是只有娇嗔小姐,更多的是像海清,张译,黄景瑜,杜江,蒋璐霞等不怕伤痛,不怕恶劣的拍摄环境,不怕严苛劳累的日常训练的中国演员。你们很棒

3.微小细节的设定更能动人。这一点我想用一幅图片代替

4.别怕,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实话说,如果说之前说的都是观影后酝酿了很久的东西,看电影的时候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很自豪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有这样一批守卫者感到荣光骄傲。红海行动,展示了我过绝对的军事斗争实力,战争中也用军舰,无人机等展示出来了。我只是一名高中生,我无法给大家很详尽给大家介绍每一件武器的技术性成就,不过导演很巧,用对比的方式,与伊维亚共和国的军事武器和实力的对比体现出中国海军的高素质。其次,中国人民,中国解放军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别的国家人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肉躯去对抗别的国家的敌人,为了的不光是我们中国人的安全,更是为了世界人民的安全,为了世界的和平,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让我高呼:厉害了,我的中国。厉害了,我的中国海军。厉害了,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把明天美好的生活给了我们,把无上光荣留给了祖国,把子弹炮火却留给了自己。我无法评估他们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有人会说最大不过和生命等价,可是啊,与生命等价,用文字写出来,用话语说出来,都无法体现他的力度,何况我想说的是,他们的贡献与祖国的生命有关,与世界几十亿的人民的生命有关。当我们的父母痛心于我们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已经在为献出生命的儿女而感到骄傲。。。就是。。痛心疾首的骄傲吧。我很佩服中国的每一个军人,我真的很感谢他们,很感谢很感谢他们,用生命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很感谢他们让我们不用去打仗,不用去抵挡战场上的刀锋,很感谢他们让我们中国人仍有着民族自信心有些民族荣耀感。《集结号》中有一句话“队长,指导员的身子被炸成两截了”,我们班里当时因为如此直白又带着口音的话而发笑,真的很对不起,我们没有尊重你们的职责,没有尊重你们为了战争所献出的一切,没有尊重你们身为中国军人的身份,真的很抱歉,真的很抱歉。这部电影,可能表达的主题有家国情,有战友情,有记者的无上的责任心等等等等,但我觉得他实际是想告诉我们,只有爱国才是对那些战死沙场战士们,最大的宽慰。中国啊,我爱你,深入灵魂的爱你,因为中国军人而更加爱你。

5.电影中的次要人物也是关键。那位带着儿子的父亲,因为是一位丈夫,而担心着自己的妻子,因为是以为父亲,不曾将怀里的儿子放下,因为有家庭,所以焦急。有一位伊维亚父亲,脖子上被捆绑了炸弹,但是为了儿子活命,他将车开向政府军,解放军。他的行为,本能反应真实,这仿佛不是说正不正确的时候,而是说战争前,百姓最大的无奈,以及恐怖组织令人发指的残忍。对了最后,想说的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那位叛军狙击手,我有一刻的恨,却有更多的同情,同样是为了些什么,同样是出色的狙击手,只不过因为被迫的信仰,或者说生活既定的方向,最后只有一死作为结局。历史啊说是胜利者书写的,因为战场上,没有人说的上谁高尚,就比如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不过是一场被迫的军事撤退,是无奈的,是无力的,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不过是因为德军战败就认为那是一场成功的撤退,所以慢慢的人们发现,这样的评判也太过偏废。所以,大家开始把正义看的越来越重要,是否正义的判断法则也越来越明晰。红海行动用许许多多的战争插曲,共同提色了整部作品,也让我感触很多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就让这八个字永远刻在我们对军人的敬畏心里,永远熔化在我们对祖国的热忱里,永远围绕着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飞扬在五星红旗的上空。让我们再说一句,中国军人,你们辛苦了,我们等你们回家。

最后致敬中国维和部队,你们辛苦了。又及,致敬那些牺牲的战士,你们辛苦了,你们放心,我们中国青年,将铭记:你们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