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查令十字街84号”在哪?

2018-03-08 20:27:02 微醺小酒馆

微醺小酒馆 > 读书笔记

你的“查令十字街84号”在哪?

“大概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渴望能踏上那片土地……我曾经只为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电影。记得好多年前有个朋友曾经说:人们到了英国,总能瞧见他们想看的……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这是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中的最后一封信,读完那句“亏欠她良多”,我的思绪开始游走。

  我们在这广阔水泥森林踯躅,遇见过许多有趣的人与事,每走一程,总想着能否带着那些割舍不下的零碎,开始下一段路程。事实上,从来没有过。

  1

  小时候外婆家那边凌驾于溪水上的木桥,我时常记挂着。毕竟童年的记忆都在那,开始我以为亏欠它的不多,因为给了它许多故事。那时候,表姐提着装了碗筷的竹篮,去溪边洗刷,我屁颠屁颠紧随其后。她洗碗,我坐在木桥边上悠悠晃着双脚,脚尖溅起浅浅几圈浪花,阳光从头顶大树的枝叶间倾落下来,橘黄的光晕洒在脸庞,薄薄一层敷在水面上,叫人喜欢的紧。

  后来,我离开那片土地。时常想起双脚荡起时恐惧的心理感受,他们说,水底会有水鬼,不知何时,就会拽下那双摇晃的双脚,紧接着你就成了一个新的替死鬼,而你作为水鬼的另一个任务则是寻找下一个目标,依此轮回。

  怕是属于心的,行动才是属于我的。喜欢脚尖与水面浪花相接的触感,也就一直触碰水花,以为那是我一人的。直到表姐洗完碗筷,我就和她一起回家,而这是我童年趣事之一。

  许多年后,我还是要想起那木桥,听人讲,木桥早就不在了。我是不愿信的,索性自己去找了一番。顺着记忆中的路段,映入眼帘的是乌黑的一潭死水,腐朽的木头耷拉在水面上,摇摇晃晃,吱呀吱呀的声响仿似在呜咽。那一刻,我才觉得我是亏欠它良多的。

2

  “没人会同情你的眼泪”,记忆中我是流泪的。

  叔叔去世已有五年了,人们说梦里逝去的人说的话,是可以信的。他去世不久后,在我梦里他对我说过“一切都会变好的”,醒来后我自是信了。也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熬过初三、高三那两段最迷茫无助的时间,几年过去了,当初的苦难没能让我们脱轨,如今我们却是在同样寻求幸福的路上越走越远。

  然而,我亏欠他良多。

  记得初一那年深秋时节,气温骤降,寒冬将至。我是住校的,星期伊始,回家拿衣服是不大可能的。本以为要冷几天,没想到叔叔冒着绵绵阴雨给我送来棉袄。那一瞬间,我望着教室门口湿了发的叔叔,眼眶里是热的,心也是热的。毕竟小学时,每到下雨天,总盼着在那群送伞的家长中有我的亲人,然而,从来没有过。那时候,我好像是孤独的。

  实际上,我又是极不愿家人来学校找我的。记忆中,他们极其不愿因各种“无关紧要”的事影响我学习。第一次请假,是因为奶奶要带我去吃酒席,那时小学三年级。可后来的几次都是不好的事情,下雨天爷爷来接我,因为叔叔被刑拘了;最后一次,初二那年,堂哥来接我,因为叔叔出车祸了。

  正因为如此,我是极不愿扰乱学校宁静的生活的,我是后怕的。

  而叔叔送衣服的那天,我才觉得我是被爱着的。

  叔叔走了这么些年,回想起当初他的谆谆教诲,我只怕要用一生去领会。

  病床上闭眼不语的时候,棺木合上的时候,搁进火化盒的时候,化作灰烬融进骨灰盒的时候……我一滴泪都没有,开始是不肯相信,后来是不敢相信。

  人们说生死离别前总会有好些刻骨铭心的言语道不尽,可我一直以来都是沉默的。

叔叔对我好,可我从不言谢,亏欠他的,只能在梦里呓语。

3

  我曾丢失过一本《红玫瑰》,又因此丢失了一本《倾城之恋》。

  高中时,班上的书都是互相借阅的。有一次,找同学借了张爱玲的《红玫瑰》,准备月末带回家啃。出乎意料的是,搁寝室辗转几星期后,放假那天竟找不到了。那一刻,我尽情焦急无奈,却无济于事。

  书是没看成,却要还。思索许久,决定和那同学商议一下,是否能将自己的《倾城之恋》还给她。后来事情也是这样发展的,可是很久后,我开始后悔,后悔自己舍弃那本伴过我几载春夏秋冬的书,岁月里记得与不记得的瞬间都该是我一人的故事。然而,我就直接舍弃,毫无愧念。

  后来的时光里,我也是亏欠它良多的。

  喜欢一件物拾,并非占有,但也不能是舍弃。

4

  回首往昔,我所亏欠的那些人、物,无一不是我所珍爱的。可我又是无限矛盾的舍弃那些所爱之物,直到身边的一切都变得陌生,才于恍惚间觉察心底“矫情”且迟来的不舍。

  然而,我知道我的舍弃并非他们的消失,他们现在也许正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感受四季轮回的缓缓,旭日阳光的温暖,正被另一个似我一般又不似我一般的人所深爱着。

  倘若哪天你有幸遇见他们,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他们良多……

  倘若哪天我遇见你生命中“查令十字街84号”,我会替你献上一吻,因为你可能也亏欠他们良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