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先生!
文/羽蝶
文学史上,女人能被称为先生的,位数不多,杨绛是其中之一。她以《堂.吉诃德》的经典翻译,以《我们仨》的温暖回忆为人们所熟知。她百年的华彩人生,又以“淡泊”之名为人所称道。
近日翻阅《我们仨》,领略了这位世纪老人在漫长岁月中所积淀出的平静、平和的人生态度,被她在平凡、平实的文字中呈现出的卓越的人生追求所感染。先生用105载的人生在书写着人生这本大书,历经沧桑,却用轻盈的姿态来承担生命的沉重。
晚年的杨绛多梦,他在梦中忽然就找不到了一同散步的钟书先生,她大声喊,她向路人打听,她独自等末班车,可总寻觅不到自己的爱人,他还无数次梦见正在住院治疗的爱女钱媛。是啊,她太累了,她要拖着耄耋之年的柔弱之身穿过整个城市,奔波在古驿道、三里河寓所和医院之间,照顾丈夫和生病的女儿。可最终,她仍未能挽留住亲人。在87岁高龄时,先后失掉了骨肉和伴侣。他说,从此,我们仨就失散了。这个刚强的女性,没有沉沦,依然埋头创作,整理丈夫留下的文稿,直到18年之后,她追随他们而去。她,从内到外,散发着一种洗净铅华之后的超然、淡然,放射出一道穿透岁月的光芒,为后世的我们所敬仰。
她在钟书先生眼里是“最贤的妻”。所有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大抵如此吧,抑或是她宠惯了他,钟书先生做事“拙手笨脚”,常做“坏”事儿,是杨绛变身“女汉子”为他摆平。他打翻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她说,不要紧,我会洗。他把门轴弄坏了,她说,不要紧,我会修。他颧骨上生了一个疔,她说,不要紧,我会治。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贤惠,化作丈夫笔下的颗颗珠玑。
在《围城》的序言中,钟书先生深情地提到夫人杨绛:“是杨绛女士不断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意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我想,良好的夫妻关系大抵如此吧,生活上的相濡以沫,事业上的支持帮助,心灵上的默契相通。他们相守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何为“执子之手,以子偕老”。
回忆过去,杨绛先生是幸福着的。她笑眯眯地看着孩子般淘气的钟书和女儿圆圆嬉笑打闹。他们一家三口吃馆子 ,既是吃饭,又是看“戏”,这“戏”是同为吃客的邻桌演给他们看的。她认为,钟书和圆圆最“哥们”,而常把她撇在一边。她说,我们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乐趣。
这样的幸福,在杨绛先生87岁,本该颐养天年时,却突然消失了。之后,即使她身居陋室,寒衾孤灯,依然坚持读书写作,翻译著作,整理丈夫留下的几麻袋文稿,留给世人一个不朽的神话。
亲人离去的十八年之后,这位伟大的女性去了天国和亲人团聚。从此,世间再无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