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实用人物塑造丨《情节!情节!——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学习笔记
第三章 实用人物塑造
有些时候人物会说出你意想不到的话,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这时候他就获得了生命,而你应该把主动权交给他。
——格雷厄姆·格林
把主动权交给人物,这一点相信只要写过几篇短篇小说的就遇到过。小说只要开了头,故事就说不上发展到哪里去了。
即使,用很长时间构思好的故事也不会按照你的意图发展。故事完成之后或许连你自己都会被惊着。
情节的产生是你故事中的人物行动,并且与其他人互动的结果。可以说,没有人物行动就没有情节的产生。
关于人物创造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下:
1
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
不是出场次数最多的人就是主要人物。
这有点颠覆我对文学的看法,当然也是因为我一直就是门外汉,所以我的看法经常被颠覆。
出场频率
人物的出场频率比出场时间重要。这和读书过程中多停下来休息几次更容易理解书的内容是一个道理。人们通常会很容易记住开头和结尾。
出场和退场
什么时候出场和退场?怎样出场和退场?早了或者晚了会这样?
这些问题你以前想过吗?反正我没想过。没想到出场退场还这么重要。
记住:人物出场和退场要为情节服务。
态度和反应
故事叙述者或者视角人物的态度和反应对作品具有决定性作用。
叙述
故事叙述者能够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呈现。还是呈现不是讲述。这一点我记住了,你记住了吗?
失焦。
叙述者就像摄像机,如果失焦图像就会模糊不清。感觉我讲故事就经常失焦,就是跑题呗。有些时候我也会我自己干嘛不先把故事讲完。
故事人物一定要有观点。没有观点故事就会平淡无奇。
叙述者不要直白的告诉读者喜欢谁不喜欢谁。读者不喜欢支配欲太强的叙述者。
叙述者只需挑选描写对象就好了。比较高明的叙述者会在挑选某些特定叙述对象的同时挑选一下与之相关的对象,这样做更具说服力。
评书《瓦岗寨》里的程咬金说过撒谎的技巧,你应该半真半假的撒谎。这样更具欺骗性。
通过别人的眼睛
群氓心态,人一般会看人们怎样对待别人而戏仿。
群体人物
群体人物就是人物之间互动。
与彼此共度的时间
人物共度的时间。
人物之间并不一定需要互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也是如此。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人们话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人之常情。
群体行为
一群人可以看做是一个人。
有句话叫做,法不责众。这个众就是群体行为。
用一组人创造出一个世界。
环境
环境可以检验一个人是勇敢还是懦弱,善良还是邪恶。越是极端的环境越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一个人物。
痛苦
痛苦能够读者了解人物。通过人物面对痛苦的反应了解人物。
牺牲
不一定是牺牲生命。也可以是金钱、时间等等。
艰难时刻
艰难时刻可以检验出人物弱点。
多面性
人物多面性描写可以让人物贴近现实。更具代入性。
总结
这一章讲的是关于人物塑造更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