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历丨《情节!情节!——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学习笔记
第四章 经历
写一本书就像开车走夜路。你最远只能看见车头灯所照之处,但是你可以就这样一路走完全程。
——E.L.多克特罗
传播信息的方式比信息本身重要。
讲故事重要的不是决定告诉读者哪些信息,而是决定不告诉读者哪些信息。
目的没有过程重要。
我们平时也会听到类似的话,我在乎等到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我们一般也会羡慕那些参与某项重大事件的人。人们也会为自己能够参与重大事件而津津乐道。
我就经常见到参与某个大工程的人在聊那个工程时候的兴奋劲。其实他也不过就是一个推砖的力工而已。因此,塑造能够推动故事发展,支撑情节推进的人物就成了写作的重点。
这就是人物的经历。人物经历包括表面经历与深度经历。
深度经历1:认识他人
认识他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日久见人心”。
每个人都是有伪装的,需要深入了解才能知道其人的真实面目。
深度经历2:认识自我
为什么某些人总是刚刚离开狼窝就又进入虎穴。
认识他人,需要“日久见人心”,所以如果不改变自己,下一次肯定还会遇到相同的人。
没办法这就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想真正改变还得改变自己,改变自己首先需要认识自我。
这种自我认知的过程应该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然怎么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哪。所以这个过程必须是来自于内部的。
深度经历3:在认识的基础上采取行动
认识,相当于知道。
知道之后会这样,心动不如行动呗。
马云说过一句话:“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老路。”
显然采取行动不容易。
认识和行动之间的矛盾
人们都不一样改变。因此,人们喜欢全别人不要改变。这其中的原因是人们对改变,心存恐惧。
认识和行动之间的矛盾经常存在。
这种矛盾长期存在会制造出深刻的紧张感。
表面经历
表面,让人看得见。
表面经历可以引导人物走向深度经历。
表面经历1:恋爱
恋爱可以立刻改变人物的生活,并且这种改变是完全可信的。
怪不得,影视作品都喜欢加上一个爱情故事。
恋爱这种表面经历经常会开启另一个表面经历:家庭。
表面经历2:物质
物质也可以立刻改变人物。
好多影视作品都跟巨额财富有关。
物质这种表面经历也必须引导出人物的深度经历才能算是好故事。
表面经历3:友谊
友谊可以很快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一见如故的朋友。
敌对人物也可以以可信的形式改变人物。
电影里经常会出现,主人公进入酒吧,无意间得罪一位彪形大汉,然后一场厮杀开始。
表面经历4: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的改变,可以快速发生,人物改变的不仅是人生,还可能是外貌特征。
前些天看《雷神3》,这一次雷神一只眼睛瞎了。和他父亲一样,挺酷的。
这种表面经历代入感特别强。
表面经历5:知识
某些时候,人们对外部知识的学习,影响了人们对内心的认知。
这有点像道家思想。
表面经历6:名望
名望,有些时候带来的是骄傲与虚荣。
羡慕嫉妒恨,有些时候也会不请自来。
表面经历7:家庭
家庭可以开启人物的深度经历。
家庭,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这些问题谁不关心哪。
经历和环境
环境影响人。
特定目标
有了特定目标,人物就可以拥有许多经历。
目的地
目的地最好设两个,一个内部的,一个外部的。
开头
强大的开头可以定义整个经历。
障碍
障碍,可以延长经历,导致冲突和制造悬念。
障碍是故事的必要组成部分。
命运
命运,可以给故事注入方向感和目的感。
相互依存的经历
人物所有的经历,都应该跟故事主题相关。
总结
描写人物经历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前一个经历要能够开启下一个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