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笔记18:汉字和英文的重要差异
汉字是高度程式化代码化的文字,是世界上空前复杂的文字系统,可能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使用广泛的象形文字之一。
纳西象形文字虽然还存在,但是基本上已经没有人使用了。与汉字相比,纳西文字依然非常的原始,高度的象形,而汉字早就剥离了大部分象形的特征。
纳西东巴文
不能不考虑,汉字的留存与广泛流布与汉字书写的高度规范化和去象形化有很大关系。
汉字高度程式化的案例,比如“林”,双木往往不成林,但我们把它定义为林。
汉字的读音与它的象形可以没有任何关系。
一切形符系统,即使会意文字或画谜,这样的形符,都需要数量庞大的符号,他们的符号多得令人沮丧。
这也是汉字的特征之一。
沃尔特•翁上世纪80年代曾经认为,一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公民都掌握了相同的语言,汉字就会被拼音字母取而代之。因为,没有人能使用4万个汉字的中文打字机。
当然之后汉字信息化的完成,如今我们同样能在标准键盘上去输入大部分的汉字。
当然,拼音成为很多人输入汉字的方式。
所以沃尔特翁的观点既不成立,也没有完全被推翻。
依靠象形文字的文化体系,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同方言的人能通过写下来的字几乎没有障碍的交流。这跟阿拉伯数字非常相似。全世界主要文化区大概都能看懂123,但读音都不一样。
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最神奇的特点无疑是,发明以后就一劳永逸。世界上的一切拼音字母,都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从最早的闪族人发明的拼音字母演化而来。
虽然外观上看上去差的比较大。
接下去书中大段文字,都是在讲述拼音文字的发展,从略。
希腊人开发出第一个带有元音字母的字母表时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心理上的革命。哈弗洛克认为,这个几乎彻底实现了语词从声音到视觉的重大转化。
在没有元音字母之前,consonants 写成 cnsnts,这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读音和拼写不是完全对应的。文字依然是声音和视觉两套不完全统一的系统。
学习英语时有一个非常大的感受,就是当你了解它的发音规则之后,往往能根据它的拼写,读出它的音,即使我们并不懂是什么意思。
希腊字母表有助于民主,因为人人都容易学会,它也有助于国际化,因为它有办法处理陌生的外语。
汉字是精英主义的。中文说得再麻溜,字也不一定会写。小学生学中文是从拼音字母学起的,因为拼音字母简单。
拼音字母能够根据外语的读音,拼出字形,从听得见摸不着的语音世界转化为看得见的拼写。这点中文就做不到。
完全拼音化的字母表,有利于左脑的活动,这个神经生理基础有助于养成抽象和分析的思维方式。
拼音文字:人人都可以把难以捉摸的声音世界化解为可以看得见的对应物,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分析性思维上,更进一步。
纯粹口语文化是很难产生深度分析的,这在之前沃尔特翁的讲述当中,我们已经能够理解。口语文化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技术来保留生活累积的经验和教训,但这一技术不是分析的,而是归纳总结的。
希腊字母表一个音对应一个字母,有助于分析与切分思维的形成。汉字双木成“林”的文字表达方式,注定不是逻辑思维的结果。
字母表隐含这样一层意思,语词是一个客观事物,而不是稍纵即逝的事件,它的语音成分可以同时展现,它可以切分成小块,这些小块儿甚至可以按顺序书写。
一切文字都以某种方式把语词表现为事物、寂静的客体、不动的记号,通过视觉来吸收。
只是拼音字母,代表的是声音本身。
它把稍纵即逝的声音世界转化为寂静的半永恒的空间世界。
日这个字,汉字拼音是ri,如果汉字也全用拼音来表现,那么日这个象形文字所隐藏的图像信息就彻底消失了,永远无法复原。文字本身所包含的感官信息,就变成了冷冰冰的客观的拼音。
对书面文化的普遍敬畏惜字塔留存于神州各地:古人特别敬畏和尊崇文字,对写有文字的纸张不能随意丢弃或玷污,必须集中焚化于敬字塔中。
文字初期都只局限于一定的阶层,常常被认为是秘密或巫术的工具。很多文字包括甲骨文也是如此,这才产生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对文字敬畏的表达方式。上图属于中国。
书本给人天生具有宗教价值的感觉。
虔诚的藏传佛教徒用手转动经轮,在风口悬挂经幡,转过、风吹过,就算念诵了真经。我曾想这不就是一种偷懒的方式吗?真正的虔诚不应该是直接读或自己用手抄嘛?像北京云居寺,珍藏着僧人用自己的血和的墨书写成的经书……
但是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印着文字的经幡和经纶就这样神奇的力量。
村子当中替人写信读信的先生总是得到很大的尊重。现在在淘宝上花钱让人代写文件,哪还有敬的感觉。
书面文化,对于人的思维影响还有哪些方面?明天继续!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