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瘾者是不自由的群体,蕾拉《食人魔花园》

2018-03-15 11:21:20 欧希文

欧希文 > 读书笔记

《性瘾者是不自由的群体,蕾拉《食人魔花园》》by 欧希文

1 为什么会写性瘾者?

蕾拉、鲁敏还有袁筱一教授三人在谈论自己对于《温柔之歌》的看法之后,又谈到了蕾拉的处女座《食人魔花园》,这是一部有关女性瘾者的故事,这个题材比较大胆,特别是关于女性瘾者,那么蕾拉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呢?蕾拉给出了以下说法。

1.我其实写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女性,她跟别的人是一样的。但是她的心中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并且为这个秘密寻找出路。

我对于双面的人或人生感兴趣,我们好像彼此了解,彼此交谈,但是我们并不是真正深入别人的内心。

通过文学的描述,可以把一个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一面表达出来,这是一种揭露真实的存在。

2.主人公阿黛尔,按理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性,因为她有一个丈夫和孩子,还有一份记者的工作,可以说她的人生已经很完美了。

但是,她的内心却感到无聊和空虚,生命没有达到圆满。当她身体被触摸时,她很难深刻地感受到,所以她需要强烈与性伙伴激烈的性行为,才能够让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在这里,我关注的一个题材就是“上瘾”。上瘾是人生一个很可悲的事情,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上瘾时,就意味着我们是不自由的,失去了说不的自由。我们身处其中会挣扎,惭愧,会感到失败,永远无法对欲望说不。

3.而且在文学里面,关于女性瘾者的题材是很少的,这个题材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我对米兰·昆德拉作品中对于性有很强欲望的角色很感兴趣。他们对于欲望的追求,介乎生活和死亡之间,感受两者的存在,这很荒诞,矛盾,是一件疯狂得接近死亡的事情。

后来,主持人袁筱一教授从蕾拉的谈话中提炼出“自由”的主题,还提到了鲁敏的小说《奔月》,小六在逃离现实生活时,才是自由的。而《温柔之歌》中,女主人公米莉亚姆说,我们只有在不被彼此需要的时候,才是幸福的。

2 何为自由?

鲁敏后来讲了许多,我提炼出一个主线。

如果一个人不是被别人需要的,那他就是自由的。

有很多人,通过某种方式反复确认自己的存在,从而来证明自己是自由的。因为无论是自由还是自我,都需要某些东西去确认。

鲁敏举例小偷通过盗窃给自己心灵的创伤寻找一种存在感,《食人魔花园》主人公阿黛尔通过强烈的性行为,从而达到对自己自由身份的认定,因为性也是一种存在感的表达方式。

如果说偷东西可以带来2分的存在感,性行为可以带来8分的存在感,而叛国暴乱则可以带来10分的存在感。可是,这些似乎都是有违道德。

可能有些人对于鲁敏表达的意思还不是太明了,人怎么会通过反复确认自己的存在,来证明自己是自由的呢?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朋友圈晒旅行照片,美食照片,健身照片,从总体上给人一种发照片者悠闲自在的感觉。 

其实,这些照片的存在就是为了彰显自我存在,更是为了向所有奔波忙碌的社会人宣告,看吧!我跟你们相比,是多么地自由自在,为所欲为。

我在旅行,而你们却仍然挣扎在生存线之上;我在品尝美食,而你们却连外卖都不见得能吃上一口;我在健身,而你们仅有的运动不过是上下班赶地铁公交的行走。

后来,鲁敏又表达了她对自由的另一种看法。

阿黛尔其实一直在跟自己斗争,没有办法接受自己性瘾者的身份。其实,如果她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创伤,肯定对自己的否定,那就是找到了自由。

3 小说销售量

后来,鲁敏又询问蕾拉读者和市场对这两本书的反应。

蕾拉说,这两本书销量大增,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很多人会跟她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论他们生活中与保姆的关系,会引起很多人共鸣,所以会受到许多人的关注,这也是蕾拉自己没有意料到的。

很多人很震惊,一个摩洛哥裔的作家书中主人公却是法国人,而且小说的内容是关于性瘾者这样大胆的题材。但是,《温柔之歌》比《食人魔花园》更让人出乎意料,因为开头就提到了两个孩子的死亡。女主人看似拥有丈夫和孩子的圆满人生,但她其实是不幸福的。

鲁敏夸奖她写女性瘾者这样大胆的题材,让她有点受宠若惊,其实她很胆小,她会害怕很多昆虫,比如蜘蛛,她不敢开车,也害怕摔倒。

唯一不怕的时候,就是她闭门写作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只有纸和笔,她可以天马行空,她的故事中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这个时候才是一个不太胆小的人。

4 爱的位置在哪里?

主持人袁筱一紧接着说到,就《食人魔花园》来说,对于性瘾者,剧烈的性生活可以让她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也可以说这是性存在的某种意义。袁筱一又问道,那爱的位置在哪里。

蕾拉说,关于爱的位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我的书中,我给予爱情的位置并不多,因为爱情不是很容易把握,不稳定的。虽然说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同时也是被谈烂的问题。

其实,很难说清爱的实质是什么,在我的书中间,更多地谈论一些女性处于爱无能的状态,因为她们不知道如何去爱,为此她们感到很痛苦。因为女性生来扮演的角色就是去爱,如果说男人是为了职业和战争,为了生存而去战斗,那么女性的角色就是为了去爱身边的人而设定。但是生活中很缺少这种爱,保姆路易斯不知道如何去爱孩子,性瘾者阿黛尔也不知道如何去爱,所以这是一种爱的缺少,同时她们为此深受困惑。

当袁筱一问鲁敏爱是什么的时候,鲁敏说,即使自己写了那么多小说,她也很难说清楚爱究竟是什么。写的小说越多反而越说不清了,年纪越大反而越找不到爱在哪里了,爱躲得更深了。爱情很难说清楚是什么,但爱情的主题是明确的。

鲁敏转而问袁筱一爱是什么,她说,爱存在于非理性,借用《食人魔花园》的故事来说,蕾拉给爱的位置就是爱的缺失。

蕾拉接着说,爱情需要时间,一些沉默,静下来深思,甚至有些时候要放弃一些东西,一些自我,才能够感受到温柔的爱。但是我们又生活在一个非常自我的社会里面,我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很多的人生目标要去实现,需要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在这个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就会忘记,也很难慢下来、静下来给爱一个位置和空间。

5 现实与虚构

在这个问题结束之后,袁筱一问两位小说家,真实和虚构的关系。

在蕾拉看来,细节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具有真实感,可以让现实活起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描述现实。女性的细腻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观察力,可以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提炼出一个现实感。

而且,她也非常喜欢电影这门艺术,当她在巴黎生活的时候,她每天早上都回去剧院看电影。她很喜欢在书中描述角色和故事,就像角色在电影屏幕上被展现一样,她喜欢在幕布后面观察这些人物和场景,看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状态,她喜欢观察和描述的角色。

用很多的砖头为这个主题服务,很多成熟作家会忘记的,道德判断,蕾拉做的比较好,用好多的维度来塑造保姆这个人物,呈现她在社会中的困境,向人们展现像保姆这样层次的人有很多很多。

后来,袁筱一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距离包法利夫人有一百多年了,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好像还是包法利夫人,现代女性是不是比包法利夫人更为糟糕?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很经典的人物形象,如果福楼拜知道一百多年后仍然有人喜欢他的作品,那一定很开心吧。生性爱浪漫很激情的包法利夫人,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面对毫无趣味的丈夫,她仍然感到空虚,失去了存在感。她曾两度偷情,却依然觉得无味,最后负债如山,走向毁灭。

蕾拉指出,包法利夫人形象超越时间、地点,也超越了很多界限,是属于全世界的作品。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有关蕾拉小说分享会的谈话,在整理的过程中,有了许多收获和感触,一个厉害的作家必有其卓越的地方,蕾拉对人生的思考很深刻,总能看到别人不易看到的地方,在别人认为足够的时候,她认为还缺失了一些东西。人生想要过得完美,就需要不停地在已经拥有的一切之外,继续寻找可以补充的东西。

蕾拉,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