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二篇:如何让“爱”重回我们的生活
上一篇我们解读了非暴力沟通的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很多时候,你以为的“爱”,也许是伤害。那如何才能让“爱”重回我们的生活呢?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1-13页)给出了答案—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不止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观察发生的事情,清楚的表达出结果。
·感受:表达自己心底真实的感受,如:开心,激动,生气,失望。
·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产生这样的感受。
·请求:最重要的一步,说出自己明确具体的请求。
微信图片_20180314191923.jpg
书中举了一个常见的例子。
妈妈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看到桌子下边的三只脏袜子觉得很不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能不能把脏袜子拿到你的房间或放到洗衣机。”
短短的三句话,妈妈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完整的表达出来。即使是处在叛逆期的儿子听到这几句话,也难以拒绝妈妈内心深处的请求。
如果妈妈用“其他方式”跟儿子沟通,又会怎样呢?
“就知道乱扔臭袜子,这么大人了,怎么就不知道收拾呢?”
“你怎么跟你爸一样,一天到晚乱扔,我跟老妈子似的天天收拾,你想累死我啊。”
儿子即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很难心平气和的面对“失控”的妈妈。
非暴力沟通,不需要交谈的双方都接受相关的培训,一方有意识的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以让沟通顺畅的进行下去。
微信图片_20180314191844.jpg
转换角色,此时你是乱扔袜子的儿子。妈妈用上述的语言指责你,你该如何应对呢?
摒弃听到指责时本能的想申辩、解释的冲动,体会妈妈的感觉和需要。我乱扔袜子的行为让妈妈失控了,妈妈感觉有些生气,因为她比较看重整洁,我能做着些什么让妈妈情绪好一些?
“妈妈,对不起,我乱扔袜子让房间看起来有些乱,惹你生气了,我现在就去把袜子洗掉。”
暴跳如雷的妈妈听到这充满诚意和解决方案的道歉,怕是也难继续发脾气责难了。提到道歉,又涉及到本书另一部分比较重要的内容,即“如何道歉”,在以后的章节将展开讨论。
非暴力沟通,会促使我们关注自己和对方真实的感觉和需要,培养彼此的爱和尊重,逐渐将被消逝的“爱”找回来。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一棒每一个选手的表现都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场接力赛的每一棒,如何让每个选手都表现出最佳水准,赢得非暴力沟通这场接力赛。
金句分享:
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