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隆女士》——无需呼吁女权的“女权主义”
最近重温了2016年提名奥斯卡又落选的沧海遗珠——《斯隆女士》,再次被震撼。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在华盛顿政坛可谓呼风唤雨的顶级说客——斯隆女士,在一次枪支管制法案的支持与反对的两个阵营中选择了势单力薄的前者,为了最终获胜,她不惜把自己当成一颗最大的棋子,赌上自己的前途……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女人玩的一个政治游戏。
斯隆女士,美艳妖娆,精明能干,思维缜密,睿智无双,说一不二,不容置疑;游走于一群强势政客与精英之中,气场强大。嗯,不能掩饰笔者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因为她是现代女性追求独立的终极模板!
那么在我们来看看影片是如何通过斯隆的角度来开启一个不需要呼吁女权主义的“女权社会”的吧。
1
首先,没有性别期待。
在片中,斯隆女士没有家人(也许只是在表现她工作的范畴内无需出场),没有朋友(闲聊八卦的那种),几乎没有私生活(花前月下你侬我侬的那种),整日面对的只有上司同事工作伙伴对手等等。是的,工作几乎就是她的一切。(几乎不等于完全是,后面会讲到)。没有人认为她应该结婚,应该生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或许曾经有过,但女主并不care)。
在男权社会里,事业高度是衡量一个男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女人为了迎合传统,甚至不得不刻意压低自己在职场的竞争力,以便增加在婚姻市场的竞争力,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尽管女性确实有着生理上的局限——最佳生育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绝经后彻底丧失生育功能,而男人到60岁仍然可以正常生育——只要有女人愿意给他生。
而斯隆女士跳出了这样的桎梏,她和大多数不用被养育孩子束缚而一心追求事业的男性一样,选择了另一种生活,她的价值在脱离了家庭、抚育孩子的另一个领域里,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她并非刻意表现出来的强悍,事实上根本没这个必要——大人物通过预约才能见到她,各方阵营抢着拉她入伙,行事做决定不需要顾忌他人——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标签,那么她就是强悍本身。
就如她拜访控枪法案重要投票人物evelyn sumner的时候,对方质问她:
“为什么?在你这么长时间卓著的职业生涯中,你对女权可一点贡献都没有?”
斯隆女士不置可否地表示:
“我对性别不感兴趣。”
对方取笑她:“你就差一个老二了。”她也毫不在意。
在她的观念里,是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性别之分。即便她个头不高,身材苗条,在一众男性面前却丝毫不见弱势,比如会见财雄势大的参议员时、和高大魁梧的上司沟通工作时、甚至坐在听证会法庭上接受众人的审讯时,并不让人觉得谁比她高大,她坚定毒辣的目光始终是平视的,气场强大到时刻有咄咄的逼迫感。
2
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于能力、性格、经历、出身……而并不在于性别。
当高权重的议员通过预约找到她表明立场时,她无视在场谄媚的老板,以大笑来嘲讽对方欲盖弥彰的唯利是图,态度坚决且不容置疑:
看看在场几个人的表情,真是绝了!
6
“所以呢?为了安全而持枪的母亲,一定要这样,让每个美国人都武装到牙齿吗?”
“是为了迎合女性选民而支持枪支买卖,还美其名曰保护女性安全,太不成熟了。这肯定是你们一帮糙老爷们想出来的怪点子。”
“我建议你趁早断了念想……”
斯隆没有做过母亲,却对广大弱势的女性怀着深深的怜悯,这也是促使她坚定不二地选择控枪法案的原因——面对金钱至上的直男癌上司,她的态度不容置疑:“这就是我的观念。”
舍小义成大义,舍长痛不如短痛,是斯隆的法则,又何尝不是饱含对受害女性的深深同情呢?
为了长久的胜利,无所谓被质疑,无所谓被否定,无所谓被贴上各种标签,知道如何权衡利弊。她心知不是每个女性都能像她这般选择自己的人生,而对性别差异的清晰认识促使她坚定地做出各种选择,哪怕不被人理解,也要赢得控枪法院的胜利。
3
在广泛的社会事务上,女性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承担与男性平等的义务和责任。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在面对挫败和承受极大压力时,女人总是承担不了太多的责任,而最终成为男人的附庸……咱们的女主证明不是这么回事!
当现任上司在合作的过程中对她的行事方式表示质疑时——
“你当初请我来这里,就应该相信我的能力……我从不轻率行事。”
“我只要结果,你们这些崇尚自由主义的好好先生,只会循规蹈矩。”
之所以敢于面对质疑,是因为她从未推卸责任,也从未要求脱离义务的权利。你给我权利,我为你达成,哪怕赌上我自己。
未经许可在电视节目上揭开埃斯米的过往后,斯隆去后台面对哭花妆的埃斯米,说的是:
“我受聘是来赢的,我有责任,动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这件事能让我们搏得更多的关注。如果不说出来,就是玩忽职守了。”
“专业上来讲,是的。我理解你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生活,但我对它们并不负有责任。我只对这个案子负责,如果两者发生冲突,我只能选择更重要的那个。”
虽然饱受谴责,也心怀愧疚,但仍然冷静理智地说服她继续完成接下来的采访以及借由埃斯米的力量去多方呼吁,因为她认为:
“这比我的前途重要,也比埃斯米每次面对记者诉说那些经历的不安感重要。”
埃斯米遭受反控枪人员的枪支后,斯隆在机场时回应埃斯米的不原谅:
“如果你不想和我共事,我可以离职。”
宁愿放弃付出的心血和艰难的胜利在望,以便获得同事的谅解。影片的最后,所有人才知晓斯隆把自己当成最大的一张王牌,以与对手同归于尽的代价为控枪方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埃斯米在纷乱中与斯隆的那一个对视,尽在不言中……
4
不被物化的女权主义。
片中未交代女主年龄,大约四十出头,没有结婚,没有男朋友,也没有感情生活。当她的临时男伴福德问她:
“为什么不退出呢?”
她的回答:“至少在我还20多岁的时候,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退出目前的事业过普通的家庭生活)。”
福德问她:“你后悔过吗?”斯隆毫不犹豫地回答:
“完全没有。”
还有,她的现任上司听她说到“自己的社交生活”的时候,惊讶道:“我还以为你没有呢,对于一个连会话主题都要让自己下属准备的人来说。”对此斯隆女士并无异议。
虽然是大女主片,但男权的影子仍然不动声色地刷着存在感——在别人眼里,同样也会认为斯隆是个女士,应该退出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氛围,去过普通人的生活,组建家庭,拥有可八卦喝茶闲聊的“社交生活”,无论这种观念是优待还是歧视女性,其实都不改男尊女卑的内核。
透过斯隆的视角,呈现的是不因自身女性身份而接受外界给予的差别待遇,无论对方是因同情,还是怜惜,还是蔑视。
泰山压于顶而面不改色,冷静果敢不输男人的女人,没有被塑造成为了迎合男权而彻底摒弃女人味的男人婆。
妆容精致,衣着美观合体,是她的外在;干脆利落,心思细腻柔和,是她的内在。当她背叛信任她的同事埃斯米,面对质问,她没有强辩,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和,在结尾的陈述部分中对此作了阐述:
“我背叛了亲近的人,把他们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我更愿意因为这些事而受到惩责。”客观理性,言辞恳切,发自肺腑。
5
平等的性权利。
在监狱里,她的老朋友——律师丹尼尔来看望,问起在里面的情况时,她回答:
“如果你没有老二,监狱不算是个坏地方,我们不会在别人身上发泄,自己解决就行了。监狱里有卖润唇膏的地方。”(呃,恕笔者愚钝,润唇膏是个什么鬼?)
在此前,作为成熟女性,斯隆解决性需求的方式相当简单粗暴——花钱买伴(也就是应召男啦)。
她的目的非常明确,只是为了对方的“专项技能”。从影片中可以获知,此前她有着固定的男伴(即从未露面过的马克),她和新男伴福德的对话中透露,她和马克并未产生丝毫感情,也就是说——此前的交易仅限实施交配动作,没有交流、不寻求任何情感慰藉,只为解决性器官的满足。是不是和男人召妓一个鸟样?
而影片安排之前的固定男伴“跑了”从此不再出现,大约是特意为了福德这个角色。片中花了不少的镜头给强势女主与这位帅气应召男,表明女主并非身在神坛,也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呶就是如图这位~(来,一起舔个屏~)
一位有着八块腹肌、谨守职业道德的的男人,显然也不是有胸无脑,因为一夜情缘,又或是女主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他有了试图了解她的欲望。这大约是片中唯一把她仅当成女人的一个人——当然,在床上她可不就只是个女人。在某次再见面时,女主正是在事业面临重压、四面楚歌的境地,竟罕有地流露出了女性柔弱的一面。这段篇幅是否为后续打埋伏就未可知了。
她并不觉得羞耻。对于与他的关系她如是说:
“我付钱请你,是想体验一下,我为了追求事业,而选择放弃的那一种生活。”
于她而言这是一种“等价互换”,如同买一件衣服一双鞋子没什么两样。
后半段福德作为证人出现在法庭上时,斯隆的确是震惊的——“这我可完全没想到!”当她的律师询问后告之:“听着,我可以上诉。” 斯隆斩钉截铁地打断他:“让他们开始!他们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
与其说她担心自己花钱召妓的丑闻会抹黑形象,不如说她担心的只是福德的证词会否影响听证会的最终结果,而导致直接影响到推行控枪法案的最终胜利……
不讳言自己的性需求,亦不以花钱买伴为耻,是性平等最直观的表现。
科普一下:女权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影片女主斯隆女士的扮演者杰西卡·查斯坦,与其说她完美地诠释了这个人物,不如说她扮演的正是自己。对于自己扮演的强权女性人物,她说:
“其实我扮演的都是正常女性,每一个普通女性都是正常人,女孩子不一定非要等到王子来救自己。”
本片的启示,带我们认识真正的女权主义,不是对男性的报复、仇视,无视歧视也无需优待,要求平等的权利也承担平等的义务。
尚在传统桎梏里挣扎的女人们要从人生、职业的各个领域去改变观念,还任重而道远。
愿我们每一个女性都活出斯隆一样的肆意洒脱~
说个题外话,打败这部影片而成功捧走小金人的是石头姐艾玛斯通的《爱乐之城》,一部在网络上被捧得天下无双的歌舞片。《斯隆女士》之所以败选据说是因为片中的控枪主张得罪了主流政界(美国宪法支持枪支自由)。这对于演斯隆的杰西卡查斯坦来说,真的太冤了~埋没了那么好的演技~但好在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片子值得一看再看反复看~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