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左传(48)殉葬文化与结草还报

2018-03-18 08:19:05 佐撰

佐撰 > 读书笔记

————简书佐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殉葬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

起初,大概是由于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无知(当然今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比古人多知道多少),认为死后还有一个世界可以生活,所以把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一起埋了,这样,万一有个鬼域,也可以给死鬼一些安慰。

再后来,发展到把一些日用品、珠宝首饰也拿去殉葬,这时,其实就开始有土财主烧钱比阔心理了,因为古时生产生活工具很珍贵,只有阔人才有余富的东西可以拿去殉葬。比来比去,珠宝玉石已经不能满足夸富的心理需求,就发展到用奴隶殉葬。越高等级的奴隶主,殉葬的活人越多。不过阔人们也不傻,男奴隶可以干活打仗,创造很多价值,女奴隶呢,价值就低了,而且,千年历史,男人对女人从来都怀着“我占得多少都不算多,别人占一个也是浪费资源兼道德败坏”和“我占不成就让别人也占不成”的心理,后期的殉葬就多以死者的妻妾女侍为主了,这样,既解决了死者对死后绿帽子的顾虑,又满足了死者家人夸富的心理,同时还没有造成太大的生产力浪费,一举多得。

《西京杂记》卷六记载:

幽王(周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拔除丈余深,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藉,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八卦左传(48)殉葬文化与结草还报》by 佐撰

商殷墟殉葬

到了春秋时期,活人殉葬已经不太普遍了。一方面因为人性进步了,活殉太残忍;更重要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活人(包括女人)能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拿去活埋实在可惜。所以,更多是被人偶(俑)殉葬代替,象前面讲过的秦穆公不但用活人殉葬,还把三位良臣一起埋了,实在是极少极少见的例子,因此尽管他生前丰功伟业,但这个污点足以将他排出春秋霸主的名单(八卦戳这里)。

孔老爷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焉。这话我一直没太懂,几乎所有的书上对这句话的解释都是:孔老爷子反对活人殉葬,认为连拿人偶(俑)殉葬都是天大的罪过,诅咒第一个想出用人偶殉葬的人断子绝孙。

但却颇有怀疑。首先,孔老爷子熟读古礼,又编撰春秋,所以他当然是知道更早的时候是活人殉葬的,如果他反对活殉,那么,第一个想出用人偶代替活殉的人应该被老爷子视为英雄才对,何苦被骂到断子绝孙?纵观论语,老爷子再没说过如此歹毒的话。老爷子一辈子追求礼,对所有上古的礼仪都力求保留,他的徒弟子贡是个大财主,认为告朔时杀那个羊很浪费,没必要,老爷子说:你爱惜那只羊,我爱惜那个礼。所以我很怀疑老爷子是赞成活殉的。

————简书佐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闲话少扯,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秦晋交战,晋国的魏颗迎战秦军。交战中,一位老人用草绳编了个套,把秦国的大力士杜回给逮着了,帮魏颗打赢了这场仗。魏颗很奇怪老人为啥帮他,老人托梦告诉他:还记得你爹有一个宠爱的小妾不?你爹爱她爱得不行,说自己死后绝对不能让这女子给自己殉葬。后来,你爹病重了,就改了主意,要求非把这女子活殉了不可。到你爹死了,你说你爹主张活殉是病中的昏话,不可取,仍然按你爹原来的意思把那女子嫁人了。我,就是那女子的爹。

这就是著名的“结草还报”的故事。

下集预告:归父去三桓

上一篇

目录

已是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