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恕传》:一个与神同在的灵修者

2018-03-18 11:21:09 靴花子

靴花子 > 书评

《读《陶恕传》:一个与神同在的灵修者》by 靴花子

陶恕(1897.4.21.-1963.5.12.)

他是一个牧师,虔诚祷告是他信心的来源。

“信徒必须培养独处和安静的习惯,敬虔的心态是认识上帝、了解上帝并与他越来越亲密的秘诀,亲近神也是信徒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是一个作家,文字严谨,始于本心。

“不要轻易著书。只有那些发自内心、不吐不快的想法才真正值得成书。等你觉得不得不写时再写吧!”

他是一个传道者,语言简练而生动。每一篇讲章都经过深思熟虑。

“ 没有生命的解经,就跟完全没有《圣经》一样,必定会使教会衰亡。传道人的信息必须有生命,才能产生效果。”

他是陶述。是1963年天空中划下的流星。他是灵修者,但他不止是信徒。倘若了解他,即使是世俗者也能从中获益。

(1)忠于信仰,人生关键词

陶述生长在一个农家里。虽然不是一个基督教家庭,但他从小就对生灵有着同理心。他喜欢动物,还曾经亲自用奶瓶喂养一只营养不良的小猪。

后来,他因为他人介绍开始尝试皈依宗教。他常常一个人在家里默读,祷告,家人都感受到了他身上的变化。并且在他影响下 ,家人也开始信教。

后来,他一生侍奉神。读经需要几十个版本认真考证,直到每一句话都可以信手拈来,准确引用。

祷告是他的必备功课,他说,没有什么比祷告更神圣的了。祷告让他更好审视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的人生倘若专注于一项事业并投入大量热情,那他的人生可以说是自由的,闪闪发光的。

(2)书虫和独立思考

一个受人憧憬的人都是爱好阅读的。

陶恕虽上学不多,但是不影响阅读与思考成了他深入骨髓的习惯。他的身影常出现图书馆,还书后再借书。来回手中都会抱着一大堆书。

空闲时间,他也不放过一分一秒。火车,汽车,电车,他总要读些什么。书也好,笔记也好。

作为神道者,他不只读神学相关的书。哲学,文学等均有涉及。

不管读书范围广,陶恕的读书能力很强。他能够快速消化书中的知识。

与他而言,光读书是远远不够的。他经常提出忠告说:“用在思考上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用在阅读上的10倍。”

于此,独立思考是他一辈子身体力行的功课。因为有了独立思考,才能在面对反对的声音是淡然从容,才能不在受他人拘束下行走。

(3)写作和演讲,从输入遇到输出。

学而思,思而行。

陶述作为一名传教者,如何让语音深入人心,这是他必须琢磨的事。

起初他英语并不好,还带口音。但谁也不是天生的语言高手。他为此认真学习,英语也进步很大。

陶恕知道自己发声的不足。说话的嗓门不高,而且鼻音浓重。于是去书店买了许多关于发声训练的书,加以学习。

为了进一步练声,他还在办公室里放了一本弥尔顿的《失乐园》,从经常把这本书放在谱架上大声朗读 ——这本书他至少朗读了四遍。

倘若说语言是工具,那么内容则是灵魂。

因此他不敢怠慢任何一次传道。每次教文有的放矢,精心准备。陶恕不愿讲肤浅的道,每篇文章都是他独立思考产生的结晶,让人听了十五分钟,却仿佛得到了一个小时的收获。

除了说,还有一个输出便是“写”。陶恕不仅有自己的著书,还有自己编辑的刊物。

“那些小巧玲珑、精致优雅的文摘类杂志,总喜欢刊登《只要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之类的文章,以激励大家的信心。结果大家读得多、见得少,从许多方面来看,这比愚昧更可恶。”

这是他所憎恶的。他希望人们能够多看能引发思考的实质性文字。这也是他写作的宗旨。

他写作时,注重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强调遣词造句的精准。他厌烦那些他称为“死词”的词汇,也明确地反对套话。

他正因为他用心写作,很多人冲着他的文章,订阅了本不会看的报纸。

(4)同时也作为普世者

如果问,陶恕是孤独的吗?那问答自然是没错,祷告于冥想都需要安静,离群索居。

但他是一个隐居之士吗?那就并不是了。

虽然精神上他要向往神之心道,但他却能处理好受世俗的生活。

他有六男一女。虽然女儿出生前,他大多把管教孩子的工作交给了母亲。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陶恕没有放松过。

他的身份中少不了的是宽容的父亲。他不批评孩子,而是以理服人。常说得让孩子落泪。

孩子们曾抱怨道,宁肯挨母亲打,也不愿听父亲一次性讲那么久的教导。

虽然每个人物都会有缺点,陶恕自然也不例外。他自律,要求苛严,自然会有一些固化成分。

可是他生活中也充满着幽默感。“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陶恕也有着谈笑风生的一面。

对待听众,对待读者,对待挚友,对待家庭,陶恕不曾将工作分离。

他在办刊宗旨中提到了一点,

“引导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改良,是本刊异象的一部分。我们将以建设性的方式,即通过鼓励而非抨击,来实现这一异象。我们应慢慢前行,不追求速度,对不认同的事物心存忍耐,直至改变发生。”

陶恕是包容的。包容不同的声音,包容着世俗。

《读《陶恕传》:一个与神同在的灵修者》by 靴花子

A.W.陶恕(Aiden Wilson Tozer

(5)同样的我们

无神论也好,唯心主义也好,这些都是信仰层面的分类。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除了信仰依然存在的。

不信道的人也能从《陶恕传》中得到关于世俗生活的启发。

同样要工作,同样要生活。

陶恕一生为神付出。而每一个有着能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的人,都可以来读一读这本书,探索思考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我读了这本传记后,最大的感概就是他那颗热爱学习的心。不仅学语言,学经文,学写作,还要学习如何表达,如何思考,如何与人辩论,更重要的是学习人间处事,如何工作生活两不误。

“渴望被渴望所充满;我饥渴,可我想变得更饥渴”

陶恕对经文的解读让想接近神的人受益;《陶恕传》,则可以让一个渴望精进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