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手记-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历史共白头

2018-03-20 13:05:03 一篇读罢

一篇读罢 > 读书笔记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有句话,大意是说,“坦白的限度是我好意思说,你不好意思听”。当我回顾自己在简书这半年来写的文章时,脸红了。我对之前发布的100篇文章,统统不满意,很想把它们从我的主页里抹去。可为了如实地反映自己的创作过程与自己的认知过程,我又把它们公布出来。

《读史手记-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历史共白头》by 一篇读罢

图1-夜空中最亮的星歌词

如果按照不满意的逻辑,我若干年后看现在写的文章同样会不满意,那岂不是删不胜删了。此外,仍有一点是我比较满意的:在这100篇文章中,我始终围绕着“历史坑很深,普及需严谨”这10个字创作。

这100文章,反映着我的探索和努力,也记录了我的思考与总结。很多事情,如果当时没有写出来,恐怕只是包裹在日记里的几行字。很多感慨,如果当时没有写出来,也会随着兴趣的转移而忘却。这里面有刚入选首页的兴奋,有被多个专题入选的欣慰,有与读者交流的评论,有获得赞赏的肯定,也有因日更涨粉的快感,当然还有阅读量不高的失落。

可以回首的是自己努力的状态,不堪回首的是自己公布的文字。我就在这种不堪与可以的心情中交错地反思着:

1、我是否把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全部表达出来?

2、我在行文的过程中是偏向于学术体例还是向通俗方向倾斜?

3、如果没人看没人评论,我是否还要继续写下去?

4、如果没有人赞赏、无法变现,我是否还要继续写下去?

5、如果观点或标题有争议,招人谩骂,我是否澄清与回应?

6、如果历史写腻歪了,我是否考虑写写别的主题?

7、我所追求的理想标准与现状的鸿沟,如何弥合?

8、我辛苦查资料辨析论文写出来的东西,被抄袭了,怎么办?

9、在这种创作的状态下,我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10、我该选择断代史详细地写还是点出大势,顺着通史的思路写?

11、如何保证自己文章的联系性,而不是一会书单一会人物?

12、如何保证自己能够可持续地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

面对这些疑问,借鲁迅的话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还要坚定地写下去,写我热爱的历史,写我满意的文章。

《读史手记-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历史共白头》by 一篇读罢

已是最前

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