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 赵玉墨,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首句打破千古流长的名句,独辟行径,但也植入小说的主题。
"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
秦淮河上"博士"级别的赵玉墨,就是严歌苓笔下,感知亡国痛的典型。
如果可以,玉墨多希望自己永远留在十三岁。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玉墨不止一次提及,十三岁的自己,也是像书娟她们一样的女学生,一样的年少、纯真、对未来充满期望。
玉墨上过六年的教会学校,一口流利英语,就是玉墨做"女学生"最直接的证据,影片中玉墨跟英格曼神谱初次交流时,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傲气,更是自信。
印象最深的是玉墨装扮女学生时,英格曼神谱问玉墨想回到十几岁,玉墨明媚的眸子闪过一丝伤感,坚定的回答:十三岁。
是啊!十三岁之前,玉墨也是个孩子,被所有人都庇护疼爱,就像现在的书娟们一样,即使发生像眼前这样最险恶,最残酷的屠杀,也有英格曼神铺和教堂替她们略去那些血淋淋的画面和声响。
玉墨想永远留在十三岁,那个纯真的年纪,那个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童年,那个回忆中干净纯洁的自己。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如果可以,请把我留在童年,留在青春,留在美好的回忆里。
图片来自网络
玉墨,你所付出的努力,终有一天会照亮未来的路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排除身份歧视,用这句诗形容赵玉墨的美貌和才华一点不为过。
影片中,玉墨一半英语,一半南京调。如果地道的南京话是长久混迹秦淮河耳濡目染的结果,那么流利的英语就是玉墨不歇努力的陈果。
六年的教会学校学习的英语,如果不是"时时听,日日语"在长久混迹鱼龙混杂的秦淮河,能够跟神谱自如交流吗?
想想我们自己,从上学就学习英语,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哪怕过了四级六级的人,学习英语少说也有十年,可是又有几个能达到玉墨的水准?
小说中的玉墨"四书五经都读过,琴棋书画都通晓,父母都是知书达理之辈,只是都是败家子。"
进入教堂之后,换了身碎花绵长旗袍的玉墨是识时务 的;饱读诗书,不自轻自贱的玉墨是大方知性的;
书娟眼中,可以是大户人家姨太太或少奶奶的玉墨,可以是国片广告中明星的玉墨,哪怕是秦淮河上"博士级别"的玉墨,都是令人敬佩,更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要么旅行, 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样在路上。
玉墨就是最好的领读者。
玉墨,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
"无非又是一个不幸的故事,你这个过客不会有兴趣的"
初次面对神甫,玉墨言简意赅的归类自己的故事,也划分了自己与神甫的关系。是啊!世间最不缺的就是悲剧,又有谁会在乎一个妓女的故事呢?
世人眼中:婊子无情,窑姐无义,再美貌不过是狐狸精,再有才也无非是祸水,终究是世间最低贱的。
在和平年代都被边缘化的人,即使在战争时期,依旧是低贱的,不配被保护,被搭救的。
所以他们找到南京城唯一能容身的夹缝时,法比会说:"你们这些人怕么事怕,你们去大街上欢迎日本兵。"
红菱被女学生欺负,不依不饶,玉墨骂道:"就凭人家赏我们个老鼠洞待着,就凭人家要忍受我们这样的人,就凭我们不识相,不识趣,给脸不要脸,就凭我们人不如人,死不如鬼,打了白打,糟蹋了白糟蹋。"
玉墨骂了女孩,骂了法比,更骂了世人。
"我们替你们去,替姐姐们好好活"
我想看过电影的人,都很想知道玉墨她们后来怎样了。电影在他们上卡车之后就结束了,小说中,只有玉墨一个人存活了下来,但是一另一个人的身份。
玉墨只有变成另一个人 才能活下去!
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