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酷说《老子》(17)▏为什么“堕胎合法化”越普及,犯罪率就越低?(2)
当地政府亦向几位路人颁发奖金以及见义勇为证书,以资鼓励。
这则新闻的结局皆大欢喜,的确值得让人欢欣鼓舞一番。
可是,我突然想起了几年前,自己曾经在公交车上看到了另外一幕场景(地点是山西大同):
一个中年男子也是在马路上骑着自行车,碾到一块石头,摔了一跤。
但是他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回去将梗在路面上的石头抱起来扔到了马路外,然后才骑车离去。
过了一会,又有几辆自行车沿着他的轨迹驶过,全都安然无恙。
我当时在车窗内看到这一切,突然明白:
其实有时候,我们在人生的某一段路上之所以没有摔倒,可能是因为有好心人替你搬走了那些“绊脚石”。
然而,我们从来都没有感谢过这些搬离“绊脚石”的人,因为我们至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
11、
如果时空穿越一下:
山西的中年男子跟安徽的小学生在同一天同一地点,一同骑着自行车。
中年男子骑车在前,然后摔倒,接着搬走了马路上的石头。
过了几分钟,小学生骑车驶过,最后安然无恙地骑回家。
那么,这个小学生会知道有一位中年男子提前搬走了石头吗?
当然不知道,这恰恰正是所谓的“太上不知有之”。
好,那我们再进一步假设,这个小学生其实目睹了中年男子搬离石头的行为。
那么请问:
这位小学生会跑过去激动地握住中年男子的手表示感谢吗?
好像、似乎、大概、应该不会的吧......
但是,如果是他摔倒的情况下,却会对施以援手的路人们千恩万谢,完全是一派“亲而誉之”的态度。
12、
谈到这里,我们或许就明白“孙叔敖杀蛇”问题的答案了。
其实村民们并不会感谢孙叔敖对他们的救命之恩;
就跟小学生并不会感谢中年男对他的“搬石之恩”一样;
就跟病人不会感谢扁鹊大哥一样;
就跟我们不会感谢NK细胞一样。
因为我们只会感谢那些将我们从困境中拯救出来的人,而从不会感谢那些让我们提前避开困境的人。
一方面我们确实是“不知有之”,但是另一方面,即使我们知道。
也会认为那些让我们提前避开困境的人,不仅没有实施具体的帮助,有时候甚至还讨厌至极。
这不只是我们普通人的心态,就算是古代的帝王一样难以免俗。
13、
第四,我们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
《汉书·霍光传》里演绎了这么一个剧情:
在汉昭帝时期,大将军霍光独揽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当时的霍氏家族威风八面,许多霍门子弟都骄奢放逸,肆无忌惮。
有一位叫徐福的官员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参了一本。
内容比较多,我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希望陛下对霍家适当的控制一下,让他们学会收敛。
否则长此以往,必有二心,到时候就会自取灭亡。
奏折连续上了三封,最后汉宣帝看得不耐烦,只好批了一个字:
阅。
就再也没有了下文,果然,几年后霍光去世。
霍氏一族失势,企图谋反,全部被诛杀。
事后汉宣帝对灭霍的功臣们加官晋爵,每个人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封赏,唯独落下了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