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酷说《老子》(17)▏为什么“堕胎合法化”越普及,犯罪率就越低?(3)
或许是遗忘了,汉宣帝拟定的功劳簿上,根本就没有“徐福”这两个字。
也就是说,汉宣帝对徐福的态度是:
“不知有之”。
两千年后的我们,依然不难心算出徐福的心理阴影面积。
幸亏后来有人上书提醒,汉宣帝这才勉强赐了徐福布帛十匹。
然而,这一切本来就不会发生,如果汉宣帝当初......
14、
这个上书提醒汉宣帝的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姓名。
但是,此人却无意中泄露了人性的一大天机。
什么天机呢?
他上书时,为了说服汉宣帝功劳最大的人其实是徐福。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外地人路过一户农家,见农主家的灶台下堆积了许多干柴。
于是劝道:“赶紧将干柴移走吧,否则会失火的。”
农主白眼一翻,假装没听见,此人只好悄声而退。
没过一会,果然失火。
幸亏左邻右舍们眼疾手快,提着水前来相救,才算保住了农主的房舍。
事后,农主杀鸡宰羊,盛情款待这些救火者。
却唯独对先前劝他移走干柴的外地人不闻不问,好像此人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然而,如果农主再聪明一点,当初......
英明的汉宣帝看了奏折,也难免会有一点脸红,这才有了后来徐福受赏的事情。
这个故事讲得确实精彩,明喻暗讽,直接点破了人性中的一大天机。
这种现象目前在心理学上似乎无以名之,所以我姑且将其称为:
心理性选择遗忘症。
一旦你窥破了这一条人性规律,就能轻易地看穿表象,直接透视到人类的心理暗室。
在人生路上,可以说对人性理解的透明度,决定了你前途的光明度。
正因如此,有一些人就会利用“心理性选择遗忘症”这条规律,操控人性,欺下瞒上,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走上捷径,驶上高速路。
所以,后来的大文学家刘向(前77~前6)撰写《说苑》时,就收录了这个故事,并将其归到了“权谋”一类。
15、
那么第五,我们从官场和职场的角度来说。
众所周知,在明朝的晚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将军:
一个是李成梁(1526~1615),
一个是戚继光(1528~1588)。
李成梁驻守辽东,戚继光坐镇蓟北。
但同样是边防重臣,李成梁的仕途之路却一直比戚继光辉煌闪耀。
㊣李成梁后来官居太傅,全家封爵,子弟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