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手记-是谁:卫大汉山青,去帝国心病?

2018-03-29 14:49:03 一篇读罢

一篇读罢 > 书评

引言:本文标题用了前文读史手记-是谁:易老了冯唐,难封了李广?一样的句式,意在观察从文景到武帝朝武将的蜕变。到底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因素成就了卫霍?卫霍在赫赫威名下,是否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二人在后世的意义是什么?等等,都是本文要探讨的。

《读史手记-是谁:卫大汉山青,去帝国心病?》by 一篇读罢

图1-唐虞方德易,卫霍比功难

同冯唐、李广出身武将世家不同,卫霍二人出身微贱且都是私生子。卫青是他母亲卫媪和郑季私生。除了私生,还生了卫少儿、卫子夫。霍去病是卫少儿和霍君孺私生。这些人都是汉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家里的奴婢或者在公主家里干活,就这样产生感情的。阳信长公主因为嫁给了平阳侯曹寿,所以也称平阳公主。我们今天觉得私生有违礼法,但当时儒家的影响还没有独尊,不以为忤。

卫霍二人能够崛起,一般以为是裙带关系,武帝幸了卫子夫并封了皇后。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卫子夫,汉武帝恐怕不会发现这两个人。即便是武帝发布“求贤诏”,二人因为出身低微且不习儒家经典等原因,不会进入武帝的视野。但我以为更为重要的是:卫青霍去病两个人自身的才能使得他们获得武帝的重用。

在性格上,锐意进取;在思想上,没有士人从道不从君的价值束缚,二人都不以理论见长,重视执行和实战。在关系上,因为卫子夫及太子的原因,忠诚度很高,且二人出身低微,即使造反,也没多少人响应。在能力上,二人都擅长骑射。

汉初至武帝朝无法反击匈奴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帝国内部由于诸侯王问题,无法全面施展中央政府的调度能力,在兵源、兵制、财赋等方面无法支撑全面战争。二是兵种上没有骑兵优势。而这些问题在武帝时期陆续解决了。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国策以及在这一国策下全方位的资源支撑是卫青霍去病二人建功立业的客观条件。关于这些具体的措施,参看本文附录。

《读史手记-是谁:卫大汉山青,去帝国心病?》by 一篇读罢

图2-武帝时期的匈奴势力分布

为什么武帝一定要反击匈奴?我们常用好大喜功等负面词汇来评价。其实不对。根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以及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两本书的研究,西汉的核心区是关中和三河地区。三河就是河北、河东与河南。从图2上,我们可知看到,在河东也就是今天山西地区,阴山以南“河南地”在秦汉之际被匈奴控制了,汉朝在军事防御上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在关中的西面,河西走廊也被匈奴控制。也就是说,不止是明朝天子守国门,汉朝也是这样。有人天天拿把刀在你心脏附近晃悠,你是什么感受?

由此,我们才能看出武帝反击匈奴的战略重点和意图:把匈奴赶走别让他天天在我跟前晃悠,把匈奴打残让他没有勇气捅我。卫青和霍去病的战功就是帮助武帝把意图变成现实。

《读史手记-是谁:卫大汉山青,去帝国心病?》by 一篇读罢

图3-河南之战

公元前127年,卫青收复河南地,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说的就是这件事。然后,主父偃建议筑造朔方城,徙民实边。

《读史手记-是谁:卫大汉山青,去帝国心病?》by 一篇读罢

图4-河西之役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发动河西之役,其后汉朝在河西走廊上先后设置了河西四郡。为后来经营西域开辟了路线和基础。

《读史手记-是谁:卫大汉山青,去帝国心病?》by 一篇读罢

图5-漠北之战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别出兵,从此,漠南无王庭。虽然,彻底打服匈奴还要等到宣帝时期,打跑匈奴要到东汉初年,打的匈奴姓刘、认汉朝为祖宗要等到魏晋时期,彻底打没要等到唐朝,但是,这三场战役,基本实现了武帝的战略意图。剩下的事就是如何进一步打击以及巩固胜利成果了。

三场大战打下来后,霍去病于公元前117年死了,卫青与公元前106年抑郁而死。二人死后被安放在茂陵陪葬。虽然二人的生平史料很少,但透过出土的石刻,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马踏匈奴”的豪迈。

《读史手记-是谁:卫大汉山青,去帝国心病?》by 一篇读罢

图6-君不见茂陵密迩将军冢,石马至今踏胡虏。

在武帝时代,卫霍二人尤其是卫青,除了威名,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因为武帝才是那个时代的中心。因此,我也不同意田余庆先生在《论轮台诏》一文中提出的“卫太子集团”。所谓“卫太子集团”就是以太子皇后以及卫青为首的政治联盟,在政治主张上反对武帝的政策。霍去病因为死的早没能继续帮助武帝开拓事业,但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却在武帝身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后人的评价中,特别是唐朝,歌颂卫霍二人功绩的诗篇比比皆是。但到了宋以后,批评武帝时也会连带上他们。我很为他们报不平。为什么戏文上天天讲杨家将、岳武穆这样悲催的故事,不去弘扬神一样战绩的卫霍?悲情漫过豪情,不是后世没有卫霍这样资质的将领,戚继光这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足以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媲美,而是国家没有支撑将领的战略。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

去病这个名字是汉武帝取的,本意是去掉他身上的疾病,但我总觉得包含了去出帝国心病的意思,事实上也做到了。

附录:本文参考论文及进一步阅读书籍:

刘增贵:汉代婚姻制度

彭   卫:汉代婚姻形态

劳    干:论汉代的卫尉与中尉兼论南北军制度

雷海宗:中国的兵,《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孙毓棠:西汉的军制,《孙毓棠学术论文集》

熊铁基:秦汉军事制度史

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

孙闻博:秦汉军制演变史稿

廖伯源:试论西汉诸将军制度之制度及其政治地位

崔高维:卫青

王宗维:论霍去病在祁连山之战

杜呈祥:卫青与霍去病

已是最前

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