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读书笔记(4)
森田正马先生
1)什么叫疾病
疾病是对生命造成的障碍。
注意:
1.生命是持续生长发育和长期健康生存的过程和状态。
2.持续生长是手段,健康生存是目的,手段和目的合二为一为健康。
2)几种疾病
先天性疾病、后天性疾病、突发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精神性疾病。
注意:
1.先天性疾病——“代偿作用”。
2.后天性疾病——大多与个体自身先天素质有关(环境、经历、性格、社会因素及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亦不容小视)。
3.突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传染病。
4.器质性疾病——器质病变。
5.功能性疾病——“用进废退”。
6.精神性疾病——“先天气质决定论”(样本无法采集,说不清,道不明,宛如“宿命论”),机遇性条件同等重要。二者兼备催生,时机成熟治愈。
3)对疾病的迷信
不经大脑思考的精神固着倾向。
注意:
1.一说生病就吃药,一说精神病便催眠……然而手指断了通过吃药并不能长出新手指。
2.疲劳伴随神经衰弱症状,但疲劳就是疲劳,指向应当投射疲劳本身。
3.所谓“饮酒解乏”,本质是酒精对精神产生刺激,还是得休息才能缓解疲劳。
4.所有疗法都是依靠生命活力提供自然良好状态的辅助。
4)形形色色迷惑患者的郎中先生
“自然人”和“社会人”之间的博弈。
注意:
1.诸多医生开药治疗并不单纯依据医学原理,还有既定的社会规范。
2.患者的主流意识:拿了药才会心安理得并对医生感恩戴德(吃某些针对性的药物常会在不知不觉中使病情恶化)。
3.换汤不换药、暂时性精神安慰的所谓“新疗法”(通电疗法、注射疗法等)。
4.前几次所产生的“疗效”在于自我暗示发生作用,暂时性的精神刺激直接导致自我安慰。
5.“医生”不等价于“研究者”。
5)要弄清疾病的性质
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向外显症状的本质。
注意:
1.首先是本质,其次是功用,再次是手段,最次是表现。
2.事物有其共性,“新疗法”歪打正着是偶然事件。
3.从本质上认识自我(1)——最大限度地认识(2)——创设情景引导认识(3)。
4.“求生欲”是生物的原始本能,因此它本身属性是自然。
6)神经质症状是生理性的
神经质的表现(神经质的症状)。
注意:
1.首先改变患者企图连细微症状都要一下治好的想法(接5)3.)。
2.一般人同样具备神经质症状潜质,久而久之也会消失,诸如此类,皆为正常。
3.“自觉痛苦”的人,确实不应该说没病。
4.“趁火打劫”虽是虚伪者,但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也只是供求关系而已。
7)接受医生诊断时不同患者的态度
患者和医生的双层个体关系。
注意:
1.医生单向指令没病,患者如此这般痛苦从而坚持有病。
2.“时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一般与理解能力成正比。
4.对于神经质患者,与其说是对自己身体症状担忧,倒不如说是对自身疾病的盲目忧虑而烦闷。
5.便秘、脚气等是神经质中容易发生的症状。
6.神经质患者常表现为由于恐怖而出现疼痛的幻觉,破除拘泥的精神状态即可痊愈。
8)职业和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和职业、性别及职业类别的关系。
注意:
1.唯有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论才能无懈可击。
2.神经衰弱和它们的关系貌似都不大。
3.神经衰弱与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及特征相结合。
4.特定的境遇是神经质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9)神经质的实例
注意:
1.情感变化——脉搏变化。
2.多愁善感——情感脆弱。
3.中风——有意识却没猝倒。
4.缺少伙伴——孤独感及抑郁状态。
5.早期经历——死亡恐怖。
6.丧失信任——自我诊断(暗示,情感)。
7.细微观察——恐怖加剧。
8.所到之处——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