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道了,却做不到?
《知道做到》学习收获心得-如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文末有彩蛋 !
工作之余在得到上购买了好些课程,不停地订阅新公众号,不停地学新知识,不停地看时事新闻。。。感觉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很充实,学了很多东西,道理也懂了不少,可是我回头一看,感觉也没学到能够落地的东西,而且越学越焦虑。
每次开会,员工听的时候聚精会神,频频点头,激情满满,然后写下目标,但是过后工作照旧,仍然没有改变。
也看过一些作者的分享,参加了某些培训,打了一顿鸡血后就脑洞大开热血沸腾,并且发誓要好好努力,然后发个朋友圈:
我要努力遇到更美好的自己,结果呢,遇到更狗血的自己。
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可是我们却做不到。行动力不够,没有毅力?理解力不够,知道了弄不明白?
有幸通过得到音频学习了肯·布兰佳,全球的世界级管理大师的《知道做到》,里面详细的讲解了三大原因和破解方法。
知道和做到之间有个巨大的漏洞,少了一环:方法!
人们通常知道的往往是“道理”,而要真正做到却需要“方法”,所以掌握如何做(How)比知道应该做什么(What)更重要。
我想就目前我所遇到的信息焦虑症重点解读第一大原因及破解方法。
第一大原因:信息超载
为什么信息超载?人们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事物而不去实际行动,从而导致信息超载。这是因为人的心理会认为:获取新事物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
人类的大脑更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事实上,重复阅读或者练习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带来的价值非常大。比如:通过间隔性的重复,彻底读透少量资料对人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要超过泛读20本书所产生的影响。
当我们知道有一个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是想着去寻找新知识和新方法,因此我们不断地习惯性地向前跑,不断地索取新知识。
比如:我的google浏览器收藏栏现在已经是几百条了,可是真正用起来的也就那十几条。
比如:今天我们学了高效的阅读,当我们知道了这个方法后,我们又看到另外一个课程如何有效的沟通,这个时候我们肯定是更希望去看有效的沟通。
因为高效的阅读方法我们已经看过了,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知道了还要去看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我们得赶紧去学习新知识去弥补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我们的信息过载。
事实上在我们旧的知识还没完全消化的情况下就去学习新的知识,反而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好好地学到新东西。
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意识到:
重复阅读和重复练习本身就有相当大的价值,不断重复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这会让我们的认知不断地升级。
每次重复都是在不断升级的过程,每次理解认识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大多数人只意识到学习新东西带来的新鲜感和成就感,而忽略掉花时间去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复性的学习才能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解决方案:“精要主义”
既要学习新的知识又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可是一天只有24小时,要如何学呢?首先我们承认自己短时间内学不了过多的知识,那我们就要施行少而精的策略。
为什么我们知道的太多,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正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多了,我们要知道的更少更深入。从改变认知的角度,精要地学习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
做法:专注和重复
要想掌握某个知识,必须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通过间隔性重复,直到将其完全吸收。
每一个步骤都花时间重复,间隔性重复。
参考得到音频《知道做到》
另附上我的第一个思维导图《知道做到》三大原因和破解方法
end
羊皮卷终生践行者,GAFATA 爱好者,也是区块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