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个使用云端服务的人(中)

2018-04-09 11:21:06 嗟兮

嗟兮 > 书评

《史上第一个使用云端服务的人(中)》by 嗟兮

犹太难民纪念馆(原摩西会堂)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回上海的第二天无公事,我自荐为Howard当导游,让他看看上海。他首次莅上海,上午带他在外滩、圆明园路、外白渡桥兜一圈,午饭后决定带他参观提篮桥的犹太难民纪念馆。

纪念馆在虹口区长阳路,三层青砖拱廊式建筑,端庄朴素,占地一亩上下,原为私宅,1927留沪俄罗斯犹太人(Ashkenazi,阿斯肯纳兹犹太人,或称德系犹太人)将其改造成摩西会堂(Synagogue)。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沙皇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视纳粹无稍减,犹太人四处逃生,有到美国的,有到以色列的,有到非洲的,有一小部分越过西伯利亚,逃到中国的哈尔滨,既未逃脱又没被杀死的,多半加入俄共革命军,成为推翻沙俄的主力军。逃命到哈尔滨的,因不久后东北遭日军骚扰,又徙居到当时政局相对稳定的上海,人数约千人,需要会堂以备礼拜之用,摩西会堂遂应运而生。二战期间,流亡到上海的犹太难民多居虹口,摩西会堂便成为留沪难民的礼拜所。

1929年,欧洲经济全面崩溃,德国受害尤深,无知的选民将纳粹党推上舞台;1933年纳粹党魁希特勒掌权执政;1935年立《种族法》,仅日耳曼族人得获公民资格,视犹太族为劣等民;1938年11月,开始大规模迫害、杀戮犹太人,乃至定种族灭绝之策。欧洲列强视之漠然,大义援救者寥寥。

《史上第一个使用云端服务的人(中)》by 嗟兮

犹太难民区鸟瞰图,左侧阁楼为摩西会堂,左上蓝色屋顶者为提篮桥监狱

千古义人:何凤山

1933年起至1941年之太平洋区宣战,被纳粹魑魅驱入绝境的犹太人开始逃亡中国,所循之路有二:一、陆路东向,经苏联,至哈尔滨,再南下至上海;二、海路由地中海,出红海,过印度洋,至香港,北折抵上海。1941年太平洋战区开启后,海路二路皆断,犹太人流亡上海之潮遂绝。然而,1933至1941,区区数年,流亡上海的犹太人数竟逾二万人,其中数千人,所以能逃脱纳粹鹰爪,皆吾人何凤山一人之功。何君湖南益阳人,早年留学德国慕尼黑,1935年入国民政府外交部,1938年至1940年任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此时德军已经入主奥地利。奥国之犹太民约二万人,纳粹对他们的政策是:有出境签证者,许其出境,余者悉纳入集中营待毙。绝望中的犹太人四处奔走,乞望获出境签证而逃生,然而各国领馆畏葸推诿,鲜有出手相援者。惟吾人何君胸怀大义,无视个人之得失,不顾上司之压力,任职两年间,经何君之手签发的犹太人出境签证竟逾三千份!伟哉!何君之义,高山仰止!

来沪的犹太人,多聚居于虹口区的长阳路(旧称华德路Ward Road)与霍山路之间,摩西会堂成为他们聚集、社交、互助、祈祷之所。犹太人逃出虎口,来到当时的国际自由港上海,重组家园,自由谋生,漫长黑夜里终于看到生命的火花。然而,好景不长,1940年日德意形成军事联盟,日本人以犹太人无国籍之故,将其逐一登记在册,归入隔离区(Ghetto),从此犹太难民的生活自由遭受限制。二战结束后,虹口区的犹太民大多选择返回故乡,留居上海者约千余人,多为老弱病羸,时至今日,殆已绝迹,只剩下这个会堂,2009年改造成纪念馆,让人回忆这段历史。

Howard刚到纪念馆门前,立即兴奋不已,叹道:“没想到上海还有一个犹太难民纪念馆!”

纪念馆的右侧是一面铜板墙,墙铭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逃亡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 长约十米有余,高约三米,犹太难民的名字,依姓氏字母顺序,密密麻麻铸刻在墙面上。Howard立即走到C开头的姓氏,伸手指到Cohn氏,说:“Cohn!他们是我家族的人!” 我草草数了数,Cohn姓的人,大概有上百个。

沿此铜墙走到底,见一尊雕像,是何君凤山之像。何君之壮举,被誉为“中国之辛德勒”,2000年以色列政府尊之为“千古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永为后人之楷模。世人今日得知何君仗义无私,而鲜知何君竟于退休前蒙诬陷,解除公职,无俸离退,流离旧金山以终,嗟夫,悲哉!

《史上第一个使用云端服务的人(中)》by 嗟兮

何凤山博士像

何君雕像之正对面,另立一尊雕像,正是一个持何君签证流亡到上海的犹太人,名为Jacob Rosenfeld,原为奥地利泌尿专科医生,1939年持中华民国签证流亡至上海,先于今之茂名南路法租界内行医,颇享声誉。1941年自发往苏北,入新四军抗日,于前线救死扶伤,有军中华佗之誉;旋又随解放军转战东北,1947年中共临时政府成立时,任卫生部长,娶华人女为妻,1949年至奥地利寻亲人,而回程返华受当局阻挠,遂移居以色列,1952年病死于以色列。

《史上第一个使用云端服务的人(中)》by 嗟兮

罗大夫像

(待续)

 阅读上集,请点击:上集

有意抄袭本文者,请先点击阅读:抄袭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