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课那么多,你真的知道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吗?

2018-04-09 22:11:17 乔木QM

乔木QM > 阅读方法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曾经一度认为“读书”这个事,是严肃的,私密的,甚至是神圣的。所以上学时,有同学要找我借书,简直比借钱还让人可怕!好像借出一本书,就像抖落了一个心底的小秘密。

工作以后,慢慢发现,其实分享书,分享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有时更胜于重读一遍;而除了曾经钟爱的小说故事,名家散文,还有许多有趣的书,它们或许是本一小时就能翻完的绘本;或许是教会你一个技能的工具书。

而它们,有时并不需要你逐字逐句的品读个中深意,简单一页摘抄,随手一个分享,更显价值。

原来,严肃私密品读,是我的偏执,书,有千万种模样,亦有千万种读法。每一本书,每一种读法里,都藏着你自己的故事。

今天分享一本工具书——日本传媒人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从现在开始寻找你的故事。

1

关于作者

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

“而且长时期读书的人就算认真读过某本书,也会因为要继续接触很多书籍,最后连之前的书的1%-2%都没有记住。”

2

购书:在实体书店购书印象更深刻

网购时代,网上书店购书成了新的习惯,作者跟所有人一样,也会去网上的书店,但是他只会在网上购买已知内容的书。

对于看到书名或主题就头脑一热想买的书,我几乎不会在网上下单。所谓“内容已知”,是指读过这套丛书之前出版的几本,或者曾经在书店翻看过该书,或者该书是人尽皆知的名著或经典作品,或者自己曾经多次读过坐着出版的其他作品。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换言,在网上更适合购买你事先已经翻看过,或者已知书中的内容,或目的非常明确地去选择的工具书等,如想要提高写作技巧的人,虽然没看过书中具体内容,但从不少拆书推荐中印象深刻的《写作课》等书。

而在实体店买书的种种体验,都会被忠实地记录在自己与那本书的故事里。浏览书架的时候,就会想到“因为这本书太贵了,最终买了。”“这本书总是卖断货,那时候是我打电话让书店帮忙留下才买到的”,这样的回忆起了与书相遇的点点滴滴。

“所以说,在实体店购买的书,会给自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书本身的印象,自然也就加深了对书中内容的记忆。”

3

让笔记成为读书时的好伙伴

笔记本是读书的助手,可以把读到的信息以准确的形式转变为你思想中的一部分。奥野宣之把读书笔记进行了以下四种分类:

1、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

2、购书清单: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3、各种报道的简报:尽情的收录感兴趣的内容

4、读书笔记:将读后感转变成文字保存下来

这些宝贵的内容,正是将来总有一天你能用到的知识储备

结构化读书的五个步骤: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亚瑟·叔本华说: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坚持只选好书,只读好书,的做法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但只要我们张弛有度的“好书要细细研读,其他书就粗略读”的原则,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4

如何正确的做读书笔记

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读书爱好者,他曾在随笔中这样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从一句话开始】

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反过来说,如果这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那就干脆丢掉。从这一点来看,写在读书笔记上的感谢可以只是一句话。因为有的书可以让人学到很多东西,也有的书“虽然大部分没什么意思,但有几页确实能给人很大启发”,这不是语文考试,没有必要去拼命思考“笔者想要传达什么”,只要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就好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而书写这个动作,也有整理自己想法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

【巩固印象的笔记】

在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下,读书方法会发生改变,你会进入主动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的工序。

【做记号的三个步骤】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纸重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页纸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读一边折角的几页,如果觉得第三遍还是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摘抄。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虽然我们不必做得这么决绝,但读书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让自己“搭上了思想的便车”。

【剪报式读书笔记】

“写出来”的读书笔记和“贴出来”的读书笔记

把书中的内容复印下来贴在笔记本里也有不错的重读效果

重读书评以加深思考

【经过时间积淀的精华】

如果需要写读书笔记的书积攒了好几本,该怎么办呢?

举个例子,有一本书已经读完半年多了还迟迟没有动手做笔记,该怎么处理呢?先别懊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是件幸运的事。因为读完一本书的时间越长,在读书中产生的感情变化就越模糊,你就越能冷静看待书中的观点。——《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笔记一定要 杂!乱!无!章!

在一本写什么都可以的笔记本里,增加关于读书的记录

【因为“杂乱无章”,所以更便于活用】

打个比方,如果同时使用三四个钱包,不管多认真整理,也有可能会想不起来到底哪个钱包里放着医保卡,那么相反,如果只有一个钱包,完全不去整理,把收据、会员卡等全部塞进去会怎样呢?只要把钱包里的东西倒在桌子上一样一样的查看,就一定能找到医保卡。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让读书笔记真正发挥作用的办法就是,不要着急用许多个本子分类记录,而是看到什么有意思的语句甚至是杂志报纸剪贴,通通集中在一个本子上,这样信息集中,也更有成就感。

【记笔记的技巧】

1、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2、按时间顺序书写

3、附上日期

4、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5、可以黏贴

5

笔记塑造生活

读书笔记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

如果没有重读一本书的计划,可以通过重读读书笔记来重拾对这本书的了解。

这里,奥野宣之建议,用读书笔记来减少藏书量,如果有些书真的爱不释手,或是需要经常重读,可以放在家里取放方便的书架上,不必丢弃,只留下真正的好书。丢弃其他书籍时,你会有一丝不舍,因为这可能是你与这本书最后的诀别。所以至少要做好读书笔记,在想起那本书的时候才能有所慰藉。

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请找到那本能够成就自己的书。失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那本书都会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

作家北方谦三先生曾经写道:去旅行的时候,他会在行李里塞上一本自己极影读过的很有意思的书,理由很简单,就是很想把这本书带在身边。仔细想想,这样做确实有道理。

奥野宣之在书架的一角开辟了“爱读之书区域”,这里放着对工作有帮助的实用技巧书,值得参考的优秀文集,令人心旷神怡的文艺作品,帮助梳理心情的哲学书,还有烦恼的时候,阅读会为你提供启示的励志书。平时读书的时候,不断寻找能放进这片区域的书也是一种乐趣。

我们需要一些能与自己长期共处的书,比如旅行时想读的书,难过时想读的书,而寻找它们正是我们平时读书的目的。

通过写读书笔记,你就能找到一本“读了它我就可以做自己”的书,给自己坚实的心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