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慢思考
大脑的超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传奇催眠师米尔顿常常使用这样的技巧:他故意说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并提出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在个案大脑无法正常清晰思考的瞬间,把催眠的指令输入到对象。
这是我认为最严重的后果,即会被无意识接收的各种信息催眠。
与此相比,特奥•康普诺利的《慢思考》这本书所说的效率低下、生活亚健康等问题,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大脑超载的原因当然是如潮水般涌向我们的信息。
移动互联网带来便利,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有这些症状之一:
无论是吃饭还是工作,总是手不离开手机;
每过几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哪怕并没有任何信息;
对于任何叮咚的声音非常敏感,总认为手机响,有时会有铃声幻听;
就算只是在隔壁,也要通过微信来对话……
我们到底要看什么重要的信息?没有任何重要的东西,即便把手机关掉两三天,也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事情。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时刻引起我们注意,占据了大脑,实际上,一旦我们发现任何可能空白的间隙,就会立刻用信息来填满它。
我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特奥•康普诺利不这么看,他认为,至少会带来三个问题:
其一,工作将被分割,导致效率大大下降。我们一般的看法是,大脑是多线程的,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任务。实际上,它是单线程的,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开车的时候打电话才是引起车祸的首要原因。
据研究,将注意力从一个工作切换到另一个工作,需要耗费20分钟之久。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每天很忙,但效率却如此之低。
其二,琐碎信息占据大脑,使得思考脑萎缩。特奥•康普诺利将人脑分为三个层面,各自负担不同的功能。分别是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
反射脑的速度最快,这是理所当然的,在远古时代,若没有快速的反射脑,人类早就死光光了。可以说,这是人与动物最接近的部分。
思考脑是慢的,它的功能主要由大脑皮层承担。也是人类较后发展起来的一个功能。我们的推理、演绎,逻辑思维都要依靠思考脑。这是人类独有的,推动我们进步的部分。
什么情况下我们在使用反射脑呢?简单的说,习惯在发挥作用的时候。比如早晨起床,刷牙吃饭等等,都不需要思考脑的介入。
刷手机,查看各种信息,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可想而知的是,长期刷手机,思考脑自然无法得到有效锻炼。我们就成为一台被习惯驱动着的机器,活着,而不是生活着。
其三,影响存储脑,使人处于亚健康。另一个糟糕的后果是,不断输入的信息影响了我们的睡眠质量。睡前刷手机成为很多人入睡前的必做动作。这个动作的后果很严重。
屏幕的光线会激活身体,导致生物钟失调,失眠接踵而至。睡眠被公认的一个功能是,将白天的记忆及情绪进行整理和存储。有实验表明,睡眠被剥夺一段时间,人会接近崩溃状态。
这个时代的脑保健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说不好会是下一个风口。
特奥•康普诺利开了一些处方,在我看来,不痛不痒,并没有下猛药,而都是我们知道却没人愿意去做的常识。
慢下来,是不花钱的药方,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它。
社会的监狱,已经把焦虑根植在人的心中,所有人都在拼命向前,慢意味着失败,意味着淘汰。
但事实当真如此?
也许,我们可以慢慢思考一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