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以小时候喜爱的动漫
最初开始接触动画片大概是《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了。
小蝌蚪找妈妈
记得是正在吃饭,妈妈突然调台说给你看动画片,少儿频道,记得清清楚楚,正在播小蝌蚪找妈妈。
我第一次接触动画片,就是这部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
不得不承认的是,小时候对这部全是或黑或白或红的动画片一点兴趣都没有,多年之后拿起画笔开始对水墨丹青感兴趣之后才意识到当年的肤浅。抛开水墨的画风,整个故事的温馨,小蝌蚪的执着和遇到的乌龟等动物的循循善诱竟也能让我从中知道坚持的意义。
直至今日在我觉得自己无法坚持的时候依然能找到一点坚持下去的理由……
接触到真正热闹彩色的动画大概是《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大概是这个时候就开始崇拜中国神话故事里的反骨的。
当然反骨这个词是长大之后才知道的。
大闹天宫
哪吒大闹东海,搅得龙宫昏天黑地,龙王那青面獠牙的老妖怪自然不会允许有人忤逆他,你敢搅翻我的龙宫我便水淹钱塘关。父亲明知那老龙吃人却与哪吒断绝关系甚至哆嗦的拿起宝剑指向哪吒。哪吒眼中含泪,绝望的一声:“爹爹”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于是剔骨还父以报答父亲养育,从此也没了牵挂…
哪吒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小英雄的存在,他嫉恶如仇,也不想因为自己而连累了钱塘关百姓。虽然外表是神话, 内核却仍是人间的故事, 而原著中种种跌宕起伏, 上天入海, 变幻多端的奇幻感, 则在动画片中得到了完美的还原。 哪吒像是每一个小孩子的童年缩影,没有成年人世界的复杂,错就是错对就是对,那么单纯,不被世俗污染。
而悟空相比之下就潇洒的多,他本就是东胜神洲花果山的一灵石,天为父地为母,唯一的牵挂就是他那“桥下水缓缓留过,石椅正摆。只见洞顶仙光闪耀,美丽无比。天地所生之洞,美不胜收。”的水帘洞以及他的猴子们,在东海借来了如意金箍棒却被骗上天庭做了弼马温,又吃了蟠桃,终是不满,回到山上依然称齐天大圣,面对李靖的十万天兵天将还是一路杀到了天庭……即使是被压在如来的五行山下也还是那个天地间再无来者的热血!
长大之后我看了很多国外的超级英雄,也曾为了超人喊号子,但那些正义的英雄总比不过我的大圣,即使是做了一个冗长的梦,也能看到大圣的筋斗云在空中闪过,耳畔里依然是那一句:“俺老孙来也!”
接触到网络之后,看的动画片慢慢多了起来,也接触到了国外同龄人看的动漫——《海绵宝宝》,《猫和老鼠》之类的。
海绵宝宝
这个黄色小方块身上似乎根本就有用不完的经历和快乐来做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即使只是小小的一点点小问题也可以让他笑上一天,这只快乐的小方块和好朋友派大星一起经常让人啼笑皆非。
从前看的时候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长大后反而开始心疼这个天然呆的小东西,派大星口口声声说将他当做最好的朋友,但仅仅因为各种自以为是的原因就伤害海绵宝宝。蟹老板无止境的克扣他的工资,章鱼哥既讨厌他又看不起他……
比起这个可怜的小方块,《猫和老鼠》这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看上去就顺眼的多。
以前特别喜欢里边的Jerry,因为在我眼里它太聪明了,总能和猫斗智斗勇还占得上风,几乎每一集都能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然而长大了再看时才觉得比起聪明的老鼠我更喜欢那只偶尔聪明的老猫。
老鼠真的过分聪明了,以至于有点引人生厌,偶尔的打击报复尚能接受,但真正整到老猫有家不能回被狗追着咬的时候让人觉得不知所措。
小时候总觉得是搞笑的东西后来慢慢随着成长也觉得有点不一样的东西,大概是成长过程中慢慢了解到去如何爱一个人。也想善良的人可以被温柔以待。
家庭教师
《家庭教师》对我来说差不多算是日漫的开山鼻祖了,一共二百三十多集,看上去莫名的热血,看着废柴纲不停了为了自己的黑手组织不停的努力成为合格彭格列十代目。虽然看这样一个“废柴”成长过程很搞笑,但是其中的友情也很让人感动,熬过了前二十级毫无波澜纯属搞笑的人物介绍情节之后进入了黑手党首领争夺战,指环争夺战等章节式的内容。
抛开热血的情节来说,更多的看到的是他们每个人指环属性与他们本身的个性呼应以及每一个成员之间的深厚的感情。阿纲的戒指代表天空,包容万物,他也是所有人之中最适合作为首领的人。即使最初是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废柴,经过大量的训练和每次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让他不断的强大了起来,从中也慢慢体会到了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地都不能放弃希望啊…
千与千寻
认真看完了各式各样的动画动漫后,发现自己反而开始喜欢上童话,比如宫崎骏系列的电影。
《千与千寻》最初看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更多的时候是觉得白龙好帅啊之类的,后来开始喜欢上那种画风直至去看了宫崎骏的新闻发布会。真实的故事并没有多么美好——像猪一样的父母欠了赌债将女儿卖进妓院(日本澡堂内搓澡女工“猴子”实际上是妓女),女孩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还上了赌债,但帮助女孩的无脸男和白龙实际上已经死去了……
对于陌生领域的恐惧感或许是每个人都有 的,但是在诱惑之下, 千寻的爸妈内心的恐惧都被欲望战胜了, 千寻 正因为是小孩子, 过于恐惧, 才没有去吃汤婆婆说的所谓的神灵的食 物,没有被变成猪。作者将千寻的父母变成“猪” ,原因是因为贪婪, 这何尝不是对世人的一种警示! 人一旦变欲望所左右的时候, 一旦失 去了勤奋,只知道享受的时候,也许就是思想开始沉论, 开始惰落的 时候,如果不加以自省和控制的话,一旦变成“猪” ,后悔已经来不 及!故事没有将千寻神化,而是安 排“白龙”的出现,让失望的人不要绝望……
当然除了《千与千寻》还去看了很多例如盛开在虞美人之坡和哈尔的移动城堡之类的,总算是受益匪浅。
Craline
喜欢上童话之后就有点一发不可收拾,很多写给成年人的童话也在吸引我,愈发津津有味。
《Craline》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典型的哥特画风,一道门打通两个世界,另一个世界的父母虽然是一个眼睛缝着纽扣的奇怪夫妇却能给女主角卡洛琳父母不能给的所有关爱,比起真实世界的父母,这个世界的父母似乎更适合自己。但如果想要留下就必须要在自己的眼睛上缝上纽扣,就有点令人害怕了。我爱你,我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会死的,你觉得我对你很好就让我吃了你吧。对于鬼妈妈来说这就她伪善的面目。
以前住在这个房子里的小孩子因为想要更多便被鬼妈妈吸食了生命。可见人啊是贪婪不得的。以爱之名的放纵与禁锢,总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最后丢了一切。
相比之下《圣诞夜惊魂》就有点黑色幽默了。
一部很难称之为“童话”的电影。
万圣节城的领导者骷髅杰克,在数年的惊吓中主见厌倦了无休止的恐惧感,然而无力改变的他走走停停,误打误撞的进入了圣诞村。
看着组装线上包装精致的礼物,每个人脸上都是幸福的笑脸,这对于常年都生活在恐惧中的杰克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惊喜。他很喜欢每年圣诞节到处分发礼物,为人们带来欢乐的任务,于是绞尽脑汁研究圣诞节,并决定这一年圣诞节由万圣节城来接管。这个平日习惯于恐怖活动,恶作剧的城市在杰克的领导下,开始按照圣诞节的规矩生产"礼物",制造鹿拉雪橇,甚至绑架了“生蛋老人”……
这样的结局自然让人啼笑皆非,杰克所谓惊喜在人们眼里成为了巨大的恐慌,到处都是高射炮想要把他从高空打下来……幸好杰克悬崖勒马赶回万圣节城让圣诞老人完成他的使命,还给人们一个往日快乐的圣诞节。
但说起成年人的童话又怎么能少了《猫汤》?
猫汤
猫猫家族里的姊姊因病去世,猫猫弟弟拼命与死神争回姊姊的灵魂,千辛万苦却只争回一半,姊姊虽然死而复生,却整天傻兮兮的只得半条猫命。猫猫姊弟原本受妈妈所托到商场买豆腐,但却辗转踏上为姊姊寻找另一半灵魂的旅程……他们走过大海,走过沙漠,遇上马戏团神奇的魔术师,遇上大屋的奇怪主人,还遇上把猫猫残肢缝合的妇人,还有孩子脾气的上帝,随意拨弄着时间。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拯救姐姐的四叶花。但是猫猫却最终还是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难得的是电影在狂想和奇遇之外,故事的情节似乎亦充满了隐喻:例如在马戏团内“爆发”的水灾,起源亦或暗示着人类对“自然-巨鸟”的束缚与索取,而随之的毁灭犹如旧约圣经中吞没世界的大洪水,那只机械蝴蝶也令人想起被挪亚派去探看洪水是否已退却的白鸽;那幕鱼儿一边逃亡一边被“切肉”的惹笑片段,则像在讽刺日本的饮食文化;把猫猫残肢缝合的妇人,就如人造人/复制人技术的残酷展示;还有后半段那位尝试把地球“吃掉”的老人,则有如是主宰时间和万物兴衰的神明,而地球和人类的历史,只不过是他一顿午饭而已。
猫弟弟曾打动了死神,但他无法打动上帝(从另一个方面看,猫弟弟感动了死神,都无法感动上帝,也是一种讽刺吧),这注定了猫弟弟的努力到头来会是一场空。失去的过程近乎一瞬间,失去的结果却会持续到永远。最后剩下的是海滩上快乐又短暂的回忆,一遍遍回放也是徒劳无功。可能他根本不知道,那时他曾在海滩上吞下了一颗来自未来的鱼眼睛,一切都早已注定了。
莫名让人想到欧阳修的一句:“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
当然还是更喜欢这几年兴起的国漫。《大鱼海棠》《大护法》都是很喜欢的电影。抛开故事情节有点稀缺来说,两部电影都是耐人寻味的。
大鱼海棠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春去春来,花谢花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所有有活着的人类,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出生的时候他们从海的此岸出发。他们的生命就像横越大海,有时相遇,有时分开……死的时候,他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在我看来《大鱼海棠》慢慢用一个古老的故事给我讲生命。
人生是一趟漫长的旅程,我们一直在旅行,各自在不同的地方,观赏着不同的风景,各自在不同的城市,体验着不一样的喜悦。旅程中,会让我们得到很多,也会让我们失去很多。而我们最应该珍惜的,是那些一直陪伴在身边的人。岁月清浅,人生倥偬。“如果不快乐,活的再久又有什么意义呢?”试问多少个生命的轮回,我们才能享受一场非凡的旅程,被岁月洪流冲刷后的短短人生又剩下些什么?在时间里,我们什么也不能留下,包括痛苦,快乐和生命。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便如影片最后所说“尘世中的我们不妨大胆点,比如去爱一个人,去翻一座山,去追一个梦”。至此,这已不单单是一段恋情,更是一种对生命轮回和因果循环的深刻感悟。
大护法
这部电影有点像中国式的哥特风,画风有点令人不舒服。每个人物似乎都有着不想对外人说的欲望。
王子大人应该继承大统却寄情于山水,厨师无法好好锻炼自己的厨艺只想练成一刀取人心脏的绝技,所谓的大统领想要把花生人身上的黑色剧毒的石头用于战争……和从明面上就没把花生人当人看的爷爷不一样,小鸣从不自称“神”,和花生人小姜有私交,更了解自己的“牲畜”,让花生人不将自己视作威胁,因而也更容易获取关于他们的情报。还养了一个花生人当作“宠物”,并且向他灌输“只有让他人恐惧自己才能获得安全感”这样的思想,将它与同类隔离,成为自己的傀儡与耳目。利用和太子、小姜的友情,自导自演了一出“兄弟情深”,而真实的意图则是赢得太子的信任,离开世袭的“养殖厂厂长”官位,一越成为太子的国师。甚至很有可能,小姜险些掉下悬崖、幸得太子相救的桥段也是他的一手安排。
……信息量庞杂的电影。
太子最终还是回了自己的国家成了国王,厨师一刀取了自己的心脏,吉安大人死在了自己眼里的“畜生”手里……
满满的欲望,像极了每一个在欲望里沉溺的成年人。
宫崎骏电影大集合
看过了太多动漫,我也由一个懵懂的孩童长大成人,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如何爱一个人。
从最开始仅仅想看动漫,到后来开始在画风上模仿。甚至于许多道理也慢慢的从动漫中悟出来。
不得不说,仅仅是一个动漫啊……
应了那句嗔笑怒骂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