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2018-05-02 10:29:04 格格妈咪修行记

格格妈咪修行记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by 格格妈咪修行记

村上春树,是很有名的日本小说家,他的挪威的森林经常听到,但一直没看过。我偶像提到村上春树的几本书,倒是很有兴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欣赏的人推荐的书总不会错。事实证明,欣赏的人欣赏的人也都是一类人。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是记录作者关于跑步的一些记录和思考。这类随笔是我喜欢的碎碎念形式,记录的是当时最真实的想法,感觉就像进入作者的生活。偶像不再遥远,更方便粉丝学习了。

我不喜欢跑步,可以说从不跑步,因为太累,感觉自己体力不足以支撑这样剧烈的运动。佛系的我固执的认为一切运动皆以舒适为前提,拧巴身体没有好处,以此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但是,读这本书,让我深深为自己的借口而脸红惭愧。

作者坚持几十年日日跑步,每年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还参加过100公里的马拉松,还在近五十的年纪参加铁人三项赛,这些,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呢,不得不说,这是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品质。

书中提到作为小说家需要具备的资质,我更认为这是作为一个成功人士需要具备的资质:

第一、是才华。也就是天赋。

我想,天赋或者才华都是一种动力。找到喜欢的领域,也许就是天赋才华所在。人只有做喜欢的事情才比较容易坚持下去。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他为什么会写小说,为什么跑步,都是合乎性情的选择。如果是不喜欢的事情,怎么也坚持不了。就算勉强坚持了,对身体对精神恐怕也都没什么好处。所以,不是一定要做偶像做的事情,不一定看了这本书就要去跑步,只是学习背后深层的品质,找到喜欢的事情,专注而坚持下去。

在这里想到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个真理。呵呵,有点绕口,但我还是蛮赞同的。这里说的还是兴趣的问题。学校教育是大众教育,不分个体,难免会有不适合个体的一些课程,但又必须要学。我想说,对孩子我们就别太强求她们了,功课就交给他们自己,学的好与不好其实真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能找到自己的才华,这样才有了专注和坚持的原动力。“专注和坚持”也就是后面要说的另外两条资质。

第二、专注。作者说是“集中力”,我理解就是专注。

将自己有限的才能汇集起来,倾注在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作者每天早晨集中工作三四个小时,坐在书案前,意识专注于正在写的东西,其他什么都不考虑。如果没有专注的时间,只怕光靠才华也是写不出长篇巨著的。

我们现在能够专注的时间太少,大都是碎片化时间,而碎片化时间就容易被手机占领。像我自己,真正能够专注写字的时间也就是工作的时间,在家里怎么也无法专注。趁早的潇洒姐以前号召过一个行动,每日专注三小时。真难啊,普通如我的人哪个回家不是被家务和孩子霸占,哪容得你自己呆着。但是,再难也要给自己找一点时间,留给自己,坚持下来必是一笔财富,会给自己增加大大的能量。我选择上班第一个小时,专注写字。和村上春树一样,我也觉得写字是帮我思考的过程,不是为了发表文章而写字,就算是为了整理思绪写字也是好的。

第三、耐力。这点不用解释,知道易行到难,难就难在坚持一事。

就像作者所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客观认知的东西来。一个能每天坚持跑步十公里的人,他的耐力显而易见。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保健的方法,今天按摩这里,明天甩甩那里。今天练练瑜伽,明天去健身塑形,可是无论哪一种行动,都难以坚持。最后,想瘦的人始终瘦不下来,想胖的人总还是一把骨头。不能付出耐力,就想投机取巧,看有没有什么不需要付出耐力就可以达到目标的捷径,可这世上哪有真正的捷径。有智慧的人都知道舍得下笨功夫。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虽然我知道要专注要坚持,可臣妾做不到呀。作者也说了,专注与耐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的。就像强化肌肉训练一样,只要每天去做,给它刺激,持续,再刺激,再持续,就会一点点提升专注力和耐力。赶快去做吧,打卡是个好的方法。

今天的一个小时就快到了,写了这篇小小的读后感。

最后,我还真有点想尝试跑步。因为跑步确实是最简单的,不需要器械,不需要装备,只能迈开腿就行。而我太缺乏运动了,死气沉沉,需要有点运动量激发活力。但是,我的可支配时间很紧张,只有上下班路途中了(晚上我是不打算剧烈运动的,中医粉的观点)。可背着包也不方便跑步,看看被双肩包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