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们慢慢成长
看完了后来的我们有一段时间了,觉得看完了之后总有一些感悟不吐不快,可是到了执笔的时候,却又迟迟的抓不住重点,难以将心底那种意境完全表达出来,思虑了这么多天,却更有种越来越偏离的感觉,不得已草草执笔,聊作慰藉
当初,见清的同学相机离开,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梦想,那一句“我觉得吃饱比梦想重要。”多少的面对生活的无奈啊。又有哪一个大学生不是充斥着热血与激情,希望在毕业后可以凭借自己闯出一番事业的呢。步入社会,大学中的那壮志雄心又有多少人保持着呢。大学啊,别人都说这是一个浓缩的社会,这是学校与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真相怎么样,谁又说的清楚呢。见清在那里卖软件的时候,没电了就只知道对着管理人员发火,还要靠着小晓才可以解决问题。大学生,似乎并不是那么的万能的啊!
对一场电影有着共鸣的,大概是在影片中找到了自己。刚开始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说一点感觉也没有大概也是实话,没有经历过生活磨砺的我们,找不到那种让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见清在拿着自己的第一笔工资去买下了北京的房子之后,和小晓回遥江。当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再有了房子之后和小晓在一起的时候,两人迎来的却依旧只是一场争吵。见清说着我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了的时候,言语中透露着的事那么的歇斯底里。他以为,小晓之所以离他而去不过是因为自己穷困,自己没有一套北京的房子。迎来的却是小晓的可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他们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回不去了,应为见清一直都不懂得为什么在自己出狱之后,小晓会来接自己,并且还宣布自己是她的新男朋友。他不知道小晓喜欢的是他那种不愿放弃梦想的坚持,而不是见清的一套房子。我也不知道未来我会不会也遇到像小晓一样的女孩子,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我绝对会碰到像见清和小晓一样的生活的苦难,迷茫,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这种陷入人生低谷的日子我似乎已经预料到,它正在离我越来越近,逼着我放弃自己的一切。
我见过的最深的思恋,就是你离开之后,我活成了你的样子。小晓和见清这么说似乎并不准确,她们本来就是一样的人。或许应该这么说吧,以前为着梦想死不放弃的是见清,后来,小晓替代了这个形象。那句深情的“有一次你开着一辆红色跑车,我跟着你左拐右拐,却还是跟丢了,你开的实在是太猛了”“我从来没开过什么红色跑车,你大概是太想我了,所以就觉得见到我了”。他一直都理所当然的觉得离开了自己,小晓肯定过的很好。却不知道,小晓离开他并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应为爱的深沉。在小晓眼里,活着就是可以看不见未来,只有那样一眼看不到未来的活着,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活着
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如果当时你有勇气上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如果那时你没有跟我分手呢,那我们之后也会分手;如果我们一起坚持到最后呢,那也许你就不会成功‘如果当时我们足够有钱,我们住进一个有大沙发的大房子,那你可能已经找了不下十个小三;让人心疼的如果,让人心疼的爱情。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我们的未来究竟怎样,我很期待我的未来,风雨侵袭便风雨侵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