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枯萎地生活,不如放肆地追逐。 堂吉诃德

2018-05-09 21:45:25 柠刊

柠刊 > 读书笔记

1605年,莎士比亚开始动笔写下《麦克白》。同一年,《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在马德里出版了。

正是这本书让塞万提斯从前半生倒霉的运气中摆脱了出来,也是这本书,被后来的人们誉为欧洲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与其枯萎地生活,不如放肆地追逐。   堂吉诃德》by 柠刊

《堂吉诃德》和当时流行的骑士小说有极大的差别,骑士小说虽然脱胎于英雄史诗,但是和史诗不一样的是骑士小说的幻想性质太强,主人公不仅处处逢凶化吉,而且往往武力高强,天下无敌,最终抱得美人归。

说到这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熟悉,这不就是现在的网络爽文吗?是的,本质上是差不多的,都是人的本能欲望被放大之后记录在纸上。

塞万提斯在这本书里触及到很多非常有思想深度的问题,比如真实与虚构的世界,高贵与卑微的转换。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小说家在创作的时候受到过他的启发。

值得一提的是,《堂吉诃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实在太成功了,哪怕只看前50页,你也能轻松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疯疯癫癫的骑士和一个矮胖愚蠢的仆从,这2个人刚刚在风车巨人大战中吃了亏,现在正在骑着一批瘦马和毛驴向着夕阳缓缓前进,背后拉下长长的影子。

《与其枯萎地生活,不如放肆地追逐。   堂吉诃德》by 柠刊

让我们来更近地看一下堂吉诃德这个人物,他年近五旬,有一座房、一个葡萄园和两公顷耕地,说不上贫穷但也和富裕沾不上边。

他自认为很有男子气概,背上一颗痣,胸前一推毛,下巴还留了一把胡子,但是却瘦得皮包骨头。他酷爱读骑士小说,为此卖掉了自己许多田地,把所有能弄到的骑士小说都搬回家。

有一天他突然灵光一闪,打算告别书房出门去冒险,他用了8天时间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绝代骑士曼查的堂吉诃德。

接着他又从垃圾堆里翻出祖上流传下来的破盔甲穿上,牵着那同样瘦得皮包骨头的老马离开了家。对于这个已经开始步入老年又走火入魔的人来说,这注定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

《与其枯萎地生活,不如放肆地追逐。   堂吉诃德》by 柠刊

在堂吉诃德旅程的开始,他来到一间客栈,因为头盔有质量问题,他必须一只手按住头盔,另一只手掀起面罩才能露出嘴巴,也就是说他得让人喂着吃饭。

到了晚上,他又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拿着长矛整夜地巡逻以此来完成他的骑士仪式。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画面,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一个瘦成线条的疯子穿着一整套铠甲在庭院虔诚地踱步,而客栈里的旅客则聚集在门口风中凌乱。

不过在骑士仪式结束之后他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忘记带上钱和换洗的衣服了。幸好被同村路过的邻居看见,才将他顺路带回了家。

他的2个朋友来探望他,得知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之后,瞒着他把其一屋子的骑士小说一把火统统烧了,顺便让一个不存在的魔法师背了锅(这个可怜的魔法师在全书中背了很多次锅),谎称是魔法师烧的书。

他果然接受了这个解释,并消停了半个月。

半个月后,他找上了本书的第二个重要人物:桑丘,许诺他一个幻想中的海岛,随后同这个毫不犹豫抛下家庭的桑丘开始踏上了第二次旅途。

《与其枯萎地生活,不如放肆地追逐。   堂吉诃德》by 柠刊

堂吉诃德在平常的时候表情温和,可一旦听到别人对他心中的骑士道说半点不好,他就要拿出武器决一死战。

无奈,老堂的战斗力实在弱得可怜,经常被摁在地上一顿摩擦暴打,过后连站都站不起来。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镜头一切,书页一翻,在下一章中他就又活蹦乱跳地继续作死去了。

他经常提到,有一天,一本关于他的书会被写出来,讲述他所有伟大事迹。而让他如此迫切地想要名誉和刺激的原因又是什么?是生活的枯燥无聊,是平平庸庸缺乏成就,还是对生活的迷茫?

《与其枯萎地生活,不如放肆地追逐。   堂吉诃德》by 柠刊

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除了他对虚构与真实世界的探寻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的语言。整部小说都用一种戏谑的语调,几乎唤起了读者的童真。

塞万提斯能够让他的读者在不感到厌恶的情况下,经历一些暴力和邪恶的行为,就连拳打脚踢都描写得相当有趣。

即使这是一本上千页的书,读着也不会让人感到厌倦,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读到了第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