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像过山车 责任却从未忘却

2018-05-12 08:45:03 大雨时行

大雨时行 > 读书笔记

自从洪荒少女傅园慧发出“天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的感叹后,朋友圈也开始不断出现这类文字。以前对此不以为意,自从看了《向死而爱》,这句话又响在了耳边。但是,徒有年龄的我,经历却实在有限得很。所以,这个感叹对我来说,就是“天知道她经历了什么”。

《命运像过山车 责任却从未忘却》by 大雨时行

向死而爱

她,就是本书的作者黄梅老师。她到底经历了什么?黄老师之前在自传体小说《结婚话语权》中,已经有所阐述。时隔5年,她又一次用文字梳理了自己的经历。这份经历令读者惊叹,亦令她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加倍的滋养。

《向死而爱》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到了她的内心世界。一个人何以能够在经历那么多打击之后,还能撑住不倒;一个人何以在身体出现了那么大问题后,还能毫不含糊地自主选择怎么活。

她说:“命运并不改变人生的责任,除非你放弃承担。”的确如此,命运让她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离婚、成为单亲母亲、孩子的父亲频繁出轨甚至与她的亲妹妹搞在一起、突然查出身患绝症。

这一切打击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令普通女子一蹶不振。难怪她的导师李泽厚老先生要夸赞:一个小湘妹子,赤手空拳……凭你的勇敢和执着,不仅保住了小命,而且至今保持了旺盛的热情、理想和天真……

关于做人与责任,她说:责任很多时候会使人疲惫,但我舍不得死。渴望活下去,除了承担责任之外,想活的最原始动力是还有梦想。做人的另一些东西,是不需要询问动机、不需要询问答案的。

她的责任是什么?首先是儿子——不能让才一岁多的儿子没有母亲,是她当时想活下来的最强大动力。于是,她在没有任何亲人、朋友的陪伴下,只凭着一本关于儿子的相册,一个人在冰冷的异国手术室进行了癌症晚期的大手术。

第二个责任在于父母。她说父母年纪大了,在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辛苦了一辈子,她要让父母过无忧而快乐的晚年,不能让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也是她挣扎着活下去的动力之一。而她的父母,虽然因为两个女儿纠结复杂的感情历程而深受困扰,最终也会因黄老师的康复而释然吧。

那么,除了儿子和父母之外,黄老师说的责任还有哪些呢?那就是工作。她在书里自问自答道:工作、工作、工作,我在癌症的手术台上还想着工作,我是工作狂吗?不是。我是中国培养的工作模范吗?也不是。

那我怎么简直死到临头还想着工作?因为我喜欢我的工作,我必须工作。不工作就不会有收入,没有收入,自己和孩子在异国他乡就无法生活。所以她说,自己的工作动力是双倍的,动力之大让她忘记了癌症与死亡,也走过了儿子生父与妹妹在一起给她造成的痛苦。

这就是黄老师最令人尊敬的地方。其实,生活中哪个普通人不知道工作的重要性?不工作就没有收入,这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大家都不是富二代。我们也知道命运的不可捉摸、爱情的神出鬼没以及被爱人背叛的可能性。在这个情欲极易被满足的时代,甚至很多人都尝过恋人劈腿的苦涩了。

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像她那样,奋力将虚弱的病体连同濒临崩溃的精神一起拖出黑暗的沼泽?当她出院后,欣喜地重新发现自己作为女性被男人温柔疼爱的幸福时,却遭遇到这个男人的语言暴力。

当她以为国内的妹妹可以帮助她盯着情人不出轨时,妹妹竟然跟情人发展出了亲密关系;当她发现了妹妹与情人的恋情,心情极差时,母亲说她精神出现了问题;当她多年后得知,儿子的父亲竟然将他们的相识、相恋说得那么轻浮不堪。

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心里只有一个声音:这真是一位令人心疼的女性。可是我们的心疼对她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因为,她是那么强大。仿佛来自外界的任何伤害都抵不过她强劲的自愈力。

她说:我拿的是德国护照,但即使病了也不愿领社会救济。我来自中国,我能在德国留下来,首先要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有所贡献。而她做到了。坚持的力量从来只有部分来自忍耐,更多的是来自精神的渴望。

凭着智慧和渴望,她在德国开起了文化公司,不但不需要救济,还成了直接的纳税人,并给当地人提供了宝贵的工作岗位。即使工作繁忙,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继续写文章、搞翻译、写书。黄老师在书的末尾写道:感恩写作,它真的具有疗伤作用。

而我想说:感恩本书,它让我看到人生具有无限可能性。关于挫折与命运的话题,古往今来的解读可谓多矣。面对命运的恶意,有人瘫软如泥,一心求死;有人却掏出武器,最终干掉了绝望;而绝大部分人就在绝望中,逐渐习惯了生不如死的活法。

当你感觉人生无出路,或许应该读读这类书。看看别人的经历,再想想自己的那些抱怨和委屈,你会发现,大部分人怨天怨地的说辞都显得装X和矫情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