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把自己耗死在没有目标的人生道路上

2018-05-16 17:43:19 特豆

特豆 > 咨询理论

-1-正在实习的一个学妹几次深夜微信和我诉苦,实习快半年了,依然进入不了状态,觉得自己四年大学白念了。

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打执行文件、发个邮件上传下达、捧着一堆流程文件找领导签字、做做会议纪要、记记部门考勤、时不时给领导订个票、再订个商务酒店,这些工作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不需要费脑子。

她害怕自己再这样下去专业废了,人也颓了,越来越迷茫。

还有一个小朋友今年大三,也忧心冲冲跟我说:虽然我从高三开始就兼职不断,可我还是觉得自己好像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精,过往的兼职经历都是挑钱不挑活,赶场子似的跑,所学都是皮毛。

一想到明年就要毕业正式步入工作了,我特别惶恐,焦虑。现在经常性地失眠,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他们的这些困惑、迷茫和焦虑也是我曾经的困惑、迷茫和焦虑。

出于关切和负责,我回问了他们一个相同的问题:你的职场目标是什么?

而他们给我的回应都是讶异和迷茫的,甚至很无谓。

想来同我一起成长的一些伙伴,这些年观察下来,命运轨迹悬殊得大相径庭。

大抵分了几拨,但基本成功的就是这两拨,一拨是特别特别刻苦优秀的,自己出来创业,有厉害的已经融到了第一轮天使轮。

另一拨呢脑子特灵泛,情商也颇高,积累了几年的人脉和专业,有的身兼好几个公司的顾问,已跻身行业的KOL。

抛开他们的专业、情商不说,他们都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质,那就是特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混迹职场多年,看多了太多的职场世故,可以说教的例子太多,但并不见得对每个人适用。

所以职场的那些世故规则我倒觉得并不需要编成教科书来指导,那是你成长所必须要历练的,但是目标这件事是头等大的,也是你未来职场发展的方向,否则你可能会越走越偏,越走越迷茫。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也就是这个道理。

-2-

所以你要做的首先是一个有目标的职场人。

别为了工作而工作,而且这个目标最好要能成为你职场前行的灯塔。

而你的这个目标也是你职场奋斗前行的方向,让你不会迷茫的希望。

套用职场中的一个专业词这个目标就相当于你的职业规划。

很多职场新人包括混迹职场多年的老人一提到职业规划一般都会很不屑,在他们看来这种规划着实意义不大,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能把自己履历填充漂亮的装饰和噱头,以此博取HR、面试考官的第一眼好感,在敷衍别人的同时也实在是自欺欺人。

而我指的规划并不是表面文章,而是要具备一个最重要的特质:能体现你内心真正的渴求和职场野心。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明确不彷徨的目标驱使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加强。

写下《理解动机和情感》的著名里夫教授也说过:> 在所有领域里,那些目标明确的人都比那些目标不明确的人做的要好。

对此说明的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实验:把小学生们分为具有同等运动能力的两个小组。一组设定了特定的目标,比如仰卧起坐的个数。而另一组则不设定目标。两分钟后,设定目标的小组所完成的仰卧起坐个数,大大超过了没有设定目标的小组。

-3-

再举个例子两位新同事A和B,一同入职在公司销售管理部,职位、薪资都是同一档极。两年后,公司另一个新品牌上市,市场部空缺出一名产品助理,这个职位未来的上升通道很明显就是这个产品未来的负责人,薪资档极是整个公司专员里最高的。

公司首先以内部竞聘的方式进行选拔,A就向HR投递了自荐书,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内部选拔方式并不靠谱,谁都知道当时的市场总监近乎苛刻的挑剔要求。

结果出人意料,A如愿以偿地进入到了市场部,四年时间从专员到主管再到产品经理,一路晋升。

而B依然停留在原地,成为了销售管理部资历最老的数控专员。其实在此期间B不是没有机会升职,一次数控主管跳槽职位空缺,以他的资历不是没有可能补位;一次部门领导外派分公司的提拔考核,以他的业务技能当是不二人选。

只可惜他都选择了不动声色,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掉了。

很显然,A的职场目标定位非常明确,他的目标就是市场部,他想做的就是一个产品人。

所以他所有一切之前的努力都是为此而准备的。

为了争取到这个机会,他提前大半年就已经在做功课,办公桌上一码的关于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产品管理类书籍。

每次在做到关于产品数据分析时,除了导出数据,做出几个漂亮图表外,他还会亲自做笔记。每次营销月会都会和业务人员咨询,并且主动向领导请示列席市场部人员的会议。

所以在市场部总监考核时,他对公司产品线的熟悉和独倒分析,还有对这个职位的热情渴求感染到了他,最后他成功了。

别人看着是个幸运的意外,而实际上这个结果早已注定。

-4-

被大家所熟知的演员江一燕是演艺圈里的一股清流,很多演员一红就会疯狂无质量地接戏、接广告捞金,堪忧的演技注定了只能是做一个靠不停爆流量刷脸的娱乐明星。

而江一燕却一直坚守初心,演话剧、拍一些小众电影、去山区支教体验、但她最为人称赞的标签却是娱乐圈里最美的女摄影师。

她把自己称为江小爬,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地爬,是满世界跑的爬行者。只要不拍戏,便会拿起相机满世界跑。

所以她会不怕辛苦地在非洲沼泽地里疯狂摄影,会趴在泥坑里等上数小时,只为捕捉动物的每个精彩瞬间,也可以蹲在火山边两天,只为拍下火山喷发的那一瞬,全然不知被灼的满是水泡的手臂。

很明显江一燕就是一个人生目标特别清晰的人,她的梦想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大部分明星的梦想是站在舞台上享受高光的镁光灯和众人聚捧的感觉,而她从不随波逐流,演自己喜欢的戏,拍自己想拍的风景。

她不甘于在眼前的工作和生活中苟且,一直不停歇地追逐着喜爱的梦想,哪怕只是以爬行的速度在前行。

幸运终是垂青了这个有梦想并努力的姑娘,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2015年,当一些明星忙着穿梭于各大秀场时,江一燕低调地捧走了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华夏典藏奖”,而且,她是唯一获奖的女摄影师。

拿破仑.希尔就曾说过:> 一个人必须有“白热化的渴望”,他才能获得成功。

江一燕说:> 我佩服那些斗士,但我更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而支撑江一燕如此不怕艰难跋涉若甚至付出生命去努力摄影的动力不外乎就是她对摄像“白热化渴望”。

-5-

我曾经一个同事普通的出纳,小女孩,刚大学毕业,24岁,刚来公司时领着每月3500的实习工资。

财务部的工作特别的琐碎,加班是常有的事儿,但你会发现整个财务部经常缺席她的加班,不明所以的我们从财务经理那里得知原来这小姑娘是提前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甚至还分担了不少额外的分外工作,自然留她加班也没必要,连领导都觉得不好意思再要求她留下来。

时间久了我们也都看到了这姑娘的工作效率确实高,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被她用到了极致。

在她的时间管理中,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才是她的核心目标,并且会把这个目标制定一个非常长远却又具体的执行计划,长到一年,细到一天;然后严格按照这个表单去实践。

而所谓的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几乎没有,全部转化成了她去处理和思考重要但不紧急事情的碎片化时间。自然,绝大多数同事虚耗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时,她已经把这些时间用得风生水起,十天半月你看不出什么,可是时间长了就是质变的飞跃。

果然四年后,她顺利地通过了注会师考试,并且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跳到了国内一家非常著名的金融公司外汇事业部,从此一路开挂。她现在的年薪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可以想象的地步。

她们的财务经理每每说到她都会提及当时问她的一番话,问她为什么可以每天这么有战斗力,还可以坚持这么多年?

她说:三十岁之前,我的脑袋里只有这个梦想:考注会师和学英语。

所以有梦想指引的人生真的会开花,你要做的只是朝着这个梦想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好了。

-6-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灯塔效应”。他认为,每个人都会因目标不同和获取目标的方式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果。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最终,在碌碌无为中终其一生。所以有梦想和目标的人才是真正有灵魂的人!

同样是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同样是一天24小时的公平时间,有人在麻木无谓中混吃等死,有人在激情奋进中开挂逆袭。

而那些开挂逆袭的人靠什么支撑他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地激情奋进,那就是他最渴求的梦想和目标。

所以请记住:优秀的人藏有梦想和远方,平庸的人大多只有愿望和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