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的心理解读(2)】——谦虚教育

2018-05-30 12:13:05 旭日东升_198812

旭日东升_198812 > 心理健康与内在成长

【“谦恭”的心理解读(2)】——谦虚教育

《【“谦恭”的心理解读(2)】——谦虚教育》by 旭日东升_198812

不要过度的去在怀疑自己不正常这件事,重要的是找到原因,改变现状。

但是这种心理却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生活乃至精神健康。

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建立在别人给你的反馈上面的,就像一个婴儿,他并不知道自己可爱还是不可爱,是别人从语言或者从非语言上面告诉他是可爱的,他才知道自己是可爱的,人家告诉他不可爱,他也知道了自己不可爱,从而也影响他自己心里成长。

也就是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本身来说,并不算一件不正常的事,但是如果过度,进而导致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那么这就是一件对我们自己无益的事情了。

既然是对我们无益乃至有害的事情,那么我们能改变就改变,能避免就避免。

首先,我们来考虑下,有一类人,真的就是很嘴贱,以打击人为乐趣,仿佛能在打击别人中获得重生,妹前男友就是其中之一,每天会说你好胖,你家务也干不好,你也不会挣钱,说实话,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你身边打击你,否定你,你很难保持淡定,还不受这些行为的影响。

很常见的就是我们的父母那代的“谦虚教育”贬低自己家孩子,来抬高别人家孩子,这或多或少给我们的自尊带来影响,让我们的成长过程带来很不自信,甚至在成年以后还在持续影响我们。

我有很多的来访者,大多是在这种教育理念成长起来的 。或多或少心理不自信,而父母如果是适当的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自信得多。

父母是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身边的熟人或者朋友乃至恋人,我们却是可以选择的,所以如果确实是那种非常嘴贱,经常喜欢打击你为乐趣的人,成天给你带来负面影响的,建议远离,离得越远越好,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活着本来就很难了,找个成天给自己添堵的朋友或者恋人干嘛呢?

但是如果我们排除是身边的人不知分寸,是合理范围内的建议或者意见。那我们就要从我们自身找原因。

我们说婴儿甚至儿童时期,我们是从别人的反馈中来认识自己的。但是我们成年以后。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是应该自我有力量的了。所以就应该努力避免或者尽力避免这种情况。

会产生这种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自己不自信,也就是我们把自我的价值过多或者完全依赖于别人的看法上了。我们自己本身没有力量。

如果是这样那么可以尝试首先找寻自己的价值,创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情感体系。

1.尽量发现自己的优点,可以每天找一个自己的优点,比如我眼睛挺大,我性格还不错等等。自我鼓励。

2.多和正能量的人交往,人都是会相互影响的。多和正能量的人交往也能让自己心态更加积极向上。

3.努力把精力专注于自己事情,工作,生活,运动,烹饪,总之你喜欢什么,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生活更加充实了。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啦,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其实我自己现在也正在摆脱这个问题啦,一些小心得。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加自信而美好的自己。

尽快把重心转移,不要过多的纠结自己正常不正常,把精力放在改变自己的行动上来吧。

另外一个问题:

是收敛好?还是显摆好? 

有人认为,刷存在感,显摆,是缺乏独立人格的一种表现方式,心智扭曲的很。

其实,反思一下,不刷存在感,不显摆,人的心智就不扭曲了吗?

显然不是,世界与文化多元化,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少一份评论,多一点尊重。

一个人心智扭曲与不扭曲,显然是不能以收敛和显摆来做为评价标准的。

中国人素来以“谦虚”为美德,但谦虚并没有为中国人换来应有的国际地位,相反的,倒是这几年的“大国崛起”为中国人挣来些脸面。

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实践证明,爱刷存在感、好显摆的人,心理健康者居多。

相反,性格内向的、闷不吭声的隐士中有许多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

有时候,显摆确实让人讨厌,或许是因为显摆者成为了人们投射出来的阴影部分,做了人们内心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接受我们的阴影,人生才更完整。

我的意见是:

有实力,你就显摆一下,有实力而不显摆,除非你有病,否则无法解释。

没有实力,你就收敛一下,夹起尾巴做人。

显摆有显摆的风光,但是显摆也有显摆的代价。

代价是显摆必被他人嫉慕嫉妒恨,遭致的攻击有可能会让你承受不了。

没有实力却爱显摆,是没事找抽型的。

又想显摆又不想承受被攻击,天理难容啊!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凡事都有一个度,收敛与显摆过度了都不好。这其实是废话,等于啥都没说。

《【“谦恭”的心理解读(2)】——谦虚教育》by 旭日东升_198812

丁俊贵

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