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初读不识句中意,再读已是句中人
家人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近日家事繁杂,眼看姐姐爱打麻将不顾上高中的女儿,父亲颇为忧愤,我亦有往事悠悠难回首之感。
做了十多年的监理工程师,父亲闲下来便觉不得志。欲寻人谋一个小工程,一来人脉有限,二来年纪渐长,难觅合适之所。眼看他一筹莫展,我有心求人苦无资源,困顿不已。翻开手机,能联络上的不过和我类似。烦闷中看看《红楼梦》,感慨自己出走半生陷入了刘姥姥般的困境,却又不如刘姥姥有智谋。
01
第一次读《红楼梦》看到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回,我正豆蔻年华14岁,跟书中的宝黛玉一般大。少年心性总是黑白分明,眼里揉不得沙子。我是喜欢宝玉和黛玉的,连带着对黛玉不喜欢的人和事,划清了界限。所以年过七十的刘姥姥,为着一家人填饱肚皮,厚着老脸去荣国府出尽百宝求打赏,我只觉得好笑。
因为刘姥姥的亲家做小京官时,偶然与王熙凤的祖父连了宗。同一个祠堂,没什么交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荣国府一派富贵风流气象,刘姥姥在女婿家饭都吃不上。为了谋生,刘姥姥方带着外甥板儿清早出门,转弯抹脚地求了熟人,运气好才进得了豪门。见了凤姐纳头拜,待要求情开口难。她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说到这里,贾蓉来了。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刘姥姥方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
那一种手足无措压力山大的形景,要亲身经过了,才能体会。初读不识句中意,再读已是句中人。人到中年,方懂得求人的心酸和委屈。此时细看,哪里是刘姥姥,分明是我们自身求人办事苦苦煎熬。姿势难看,是因为实力不对等,我们有所求。看得到的是失面子乞求,看不到的是求情者背负的压力和对亲人的爱。
2
一代人的青春纪念书《花季·雨季》里,倔强优秀的谢欣然全凭一口气考上了深圳市九中,可户口问题始终悬而不决。谢爸爸把好不容易到手的指标让给别人后,前妻的儿子又央求将户口迁入深圳。于是,一生清高的谢爸爸带着谢欣然打气,硬着头皮去王局长家送礼。
王局长拒收礼,谢爸爸就像电影中的定格镜头,手上拿着礼品,呈上不妥,收回也不妥,嘴角僵了似的,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这一段描写,看得有感而发的我眼眶湿润。因为大学毕业时,父母为了我能留校任教,去表姨家求过她位高权重的小叔子。
第一年表姨妈回娘家,母亲挑了一担茶油,打算送给她。我小碎步跟在后面,听着吱呀之声,看着母亲艰难地一步步挪动,我内心感激又愧疚。第二年堂哥为我们开车还备了酒,大年初二齐往表姨家赶。一下车母亲就领了礼品,匆匆地带我上门。我的父亲更清高木讷,他选择不上去。
我和那叔叔见了面,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他面前,勉强寒暄了几句。难为小学文化的母亲,她和表姨妈聊得亲热,也不知如何跟叔叔开口。还是表姨妈看不下去,捅破了这层纸,叔叔回说我学历不够。我本无心留校,此事也就作罢。中年的我,回忆旧事难免心疼母亲,渐渐读懂了成年人的不易。爱是盔甲,也是软肋,让曾经快意恩仇的我们收敛了锋芒,活成了世俗的模样。
3
求人办事个中滋味不好受,刘姥姥运气好,周瑞家的从中斡旋,凤姐又动了怜悯之心,赏了她20两银子加一吊钱,一家子大半年的生活都有着落了。再进荣国府,刘姥姥又投了贾母的缘被留住。饭前刘姥姥站起身来,大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只老母猪,不抬头。”这花团锦簇的诗书之家立马笑得花枝乱颤,几乎崩盘。
场面这么热闹,到了林黛玉的嘴里,就变成了:“他是哪门子的姥姥,只叫他母蝗虫罢了。”原来刘姥姥卖力的表演,换来的不仅是打赏,还是豪门富户茶余饭后的笑料。好在贾府到底是怜贫惜弱之家,丰厚地送了刘姥姥两车子财物衣帛。
时代变迁,权贵之族谦逊有礼的不少,恃财傲物的更多。形势严峻,我们要做自己的贵人,因为求人不如求己。为了安顿好老父亲,姐姐和我托人让他进了网购公司,横竖他只管取货收货,月薪不高也足够他经济独立发挥余热了。
初读不识句中意,再读已是句中人。信息时代机会多,只要勤奋自强借力打力多一点,我们也能跳出句中人的困境,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