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心底那一片麦田
文/陌上尘
题记:他穿着粗俗的外衣,说着粗野的话语向你走来,活脱脱一个坏孩子的模样。你从心底涌起反感,想要抵触,然而最后却向他投降,因为你发现:他竟有着你曾经的模样。
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世界经典名作之一,中学生推荐阅读作品之一,西方必读经典之一。这个“之一”通篇冒着脏话,四处张扬叛逆,他在无数温文尔雅的名作中闪着另类的光。
所有读过此书的人必定会对书中一句接一句“他妈的”感到触目惊心。
书中那个主人公霍尔顿多次被学校开除,满脑子装着对世界的不满,满嘴冒着污言秽语,他的一切举止都充满叛逆。谁会喜欢这样的人?谁又能接受这样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呢?
然而,当你跟着霍尔顿一起流浪,一起漂泊,当你用心去感受他的诅咒与叛逆,会发现一颗追求纯真的心,正在现实的悬崖边摇摇欲坠。
霍尔顿不能按照规则老老实实做个乖孩子,却也无法昧着良心做出格的坏孩子。他鄙视世界上的一切规则与虚伪,同时也为世界所抛弃。他在孤独中张牙舞爪,试图用虚妄的表相掩盖内心的脆弱与焦虑。
霍尔顿在去百老汇买唱片和戏票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儿,一边走一边哼唱着:“如果有人抓到别人在穿过麦田”,这使霍尔顿一直委顿的感觉好了些,不再那么沮丧。
此后,他老是想像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而他则站在一道悬崖边上,把跑起来不看方向的孩子一一抓住,不让他们跌入悬崖,尽心尽责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在守望什么?他在阻止什么?凭着一己之力究竟能做些什么?
2.
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自己的青春期,在那个本该成长的季节,叛逆与迷惘是主旋律。
所有人都将此视为理所当然,却极少有人追问:究竟是什么令人叛逆?是什么叫人迷惘?
实则是一种恐惧。孩童似的童真世界即将远去,所有一直遵循的规则忽而被内心质疑,所有一本正经的大人突然不再神圣,这个世界的本相究竟是什么模样?成人的世界充斥着虚伪的谈话与假模假式的礼仪,这些正如一道道鸿沟,一道道悬崖,令人感到恐惧。
因此,霍尔顿才想要阻止孩子们掉入悬崖,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永远保持内心的纯真,不受世俗的污染,不被虚伪的习气所感染。这就是霍尔顿心中所向往的游戏: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3.
把自己从书中的脏话中抽离出来,用心体会霍尔顿的思绪与心情,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竟也曾有过同样的迷惘与困惑。
成人教孩子们诚实,可是他们的谎言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有时还冠以“善意的谎言”之称来掩饰。成人在谈话中互相恭维,互相吹捧,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然而转身却又可以进行无耻的构陷与污蔑。成人世界总是充斥着太多的两面性,其中又有太多的相互矛盾,可是这一切却丝毫不会令成人世界崩塌。
所有这些在孩子眼里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如此的混乱,与之前纯真的童年那样的格格不入。试问:谁又会不迷惘?谁又会不恐惧?
我们匆匆行走在生命的路途中,忘记过往,忘记童真的人不计其数,而霍尔顿,那个满口脏话的孩子却一直想要呆在童真的世界,不愿自己和其他孩童掉入世界的悬崖中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霍尔顿自己的确就是麦田里的一位守望者。他守望着孩子般纯洁天真的心灵,让这颗心不被世俗污染,不掉入污秽的悬崖。
4.
“守望”在词典里的意思是看守和瞭望。霍尔顿已经不再是可以无忧无虑在麦田里游戏的孩童,他看到了世界的一些真相,他站在悬崖边缘摇摇欲坠,却又不甘于坠落,他只想守望,也只能守望。
霍尔顿的矛盾与孤独是显而易见的,他不愿对世界妥协,却又无法改变世界。他的内心迷惘对每一个现代人来说是极易引起共鸣的。
我们身处一个现实世界,这个世界早已与童年幻想的世界有了天差地别,我们曾经的斗志与理想在这个世界总会显出几分格格不入的可笑,我们的坚持与执着也难免会禁受旁人的不屑与嘲笑。
那么,这时的你,还愿意像霍尔顿一样做一个守望者吗?守望自己的梦想,守望自己的斗志,守望自己的内心。
太多人都在现实的磨砺中改变了初衷,“不忘初心”几乎成为一个神话。现实具有太过强大的磁力,顺从是一种最轻松的生活方式,反抗却显出几分“唐吉柯德”式的滑稽。
既如此,还要坚持吗?还要守望吗?这样的守望又有何意义?
在芜杂中保存一片净土,在喧闹中坚持一份安宁,斩破世间的荆棘在内心留出一块麦田,可以让自己回首曾经,守望初衷。这或许就是霍尔顿式守望的意义所在吧。
推荐阅读书籍:《麦田里的守望者》。你,可有守望麦田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