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无问西东》所想

2018-06-14 17:25:28 青青念周

青青念周 > 读书笔记

在《无问西东》这部影片中,泰戈尔于1924年访问清华的演讲时说道:“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贯穿这部影片有这样一个词——真实。

一代代人在迷茫的少年时期,被点拨、被引导去叩问自己的内心,做出适合自己的,自己想要的选择,不顾世俗的眼光、不顾时代的浪潮,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而这些人成长后,又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下一代同样的精神滋养。

吴岭澜在面对迷茫和老师的疑问,给出了答案:“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而梅老师的一席话点出了电影想表达的内涵: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盲目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溢满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段来自梅贻琦先生的教导,告诉吴岭澜面对时代的浪潮,不必去迎合,而是要遵从内心,从容而笃定。抗战时期,吴岭澜在云南的山洞外给学生们上课,在那段没有一块土地可以容得下一张平静的课桌的年代,他引用了泰戈尔的诗《爱者之贻》道出了曾经困扰他的问题和他的答案:世界于你而言,无目的,无意义,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又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 ,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得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他在年轻时也曾远离人群,独自思索着人生应当怎样度过 ,某日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出名的学者,梁思成,林徽因,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也令他无比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他终于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终于明白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吴岭澜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他的学生,希望他们在几年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正是吴岭澜的这句“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 ,对自己的真实。”让那个帅气,充满才华与爱心的富家公子沈光耀深受鼓舞。他面对着有的人可能一生都遇不到的问题——国家的生死存亡。国家的贫弱,日军飞机的日日侵袭,每日生活在动荡之中,他思考着现实,如果,自己有能力保卫国家呢?在一次飞行员的宣传中,他发现自己有当飞行员的潜质。“这世间不缺完美的人,缺少的是从心里往外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来宣传的飞行员教官的这句话点醒了迷茫中的沈光耀。真正让他投笔从戎的是朋友小山子的死与那些失去父母、在风中大哭的孩子。然而他也面临着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孝道。母亲听说他要从军,不远千里来到云南,满含热泪的母亲向他倾诉了心声:“我怕,你还没有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这只是一个普通母亲的祈愿,她不希望儿子有多么刀枪不入,无所不能,只希望他能够平安喜乐,安康长幸。但他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参军 ,成了一名战斗飞行员。他不是不明白母亲的希望,那是因为——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别无他法。

此刻的青春,就是热血,情怀和担当,他把最好的年纪献给自己的信仰,献给自己的真心想守护的东西,这便是真实。我们年轻的日子就这么多,韶光逝,流无计,再多无知都会变成已知,它们薄如蝉翼又一地厚重。

关于沈光耀投喂食物的“真实与否”我认为没有那么重要,“贫苦的孩子光脚踩在红土地上,听到飞机的轰鸣声,追着“晃晃”投下来的食物,用力砸开罐头。”这一情节我理解为电影的理想主义,甚至之后,他的队友也一起投下糖果和罐头,这样的时刻,是电影人和观众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弥补现实的无力。那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是那么浪漫,所谓英雄,未必刚正不阿,征战沙场,也可以柔情似水,接济苍生。

真实,它高于“最佳选择”,高于“明哲保身”,虽然遵循真实在那个时代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误解,但它却领导着人们与时代对抗,不做时代的奴隶。陈鹏不顾文革的熊熊烈火救起倒在血泊中的王敏佳,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一个普通人做一件普通人都会去做的事都会被那些丧心病狂的人看作是丧心病狂的事。因而,这样的真情表达确实“冒着大不韪”

而提及那个引发众人殴打的微笑,章子怡表示:“这个微笑没有明确的答案,怎么解读都是对的。”我认为这个微笑才是看透真实人性释然,当李想的那句“划清界限”落声,她在众人的羞辱下,选择了微笑,选择自己去承担一切。

如果说那个微笑是对人性的绝望,而险些被“埋葬 ”则是她经历了磨难,那种托底的爱,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大爱。

被救活的王敏佳却毁了容,陈鹏把她带到自己小时候成长 的地方。而陈鹏为了国家使命不得不离开。王敏佳毁容之后对陈鹏讲:“这段日子,我连眼睛都不敢闭,一闭眼就觉得自己在往下掉,一直往下掉,下面特别黑,我特别害怕。”

陈鹏对她说:“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 ,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不要我给你托着。”

最终两个人的结局是开放性的,陈鹏完成使命前来寻找王敏佳,却不曾想村庄空无一人。而王敏佳只身前往戈壁滩寻找陈鹏 ,带着爱,也带着希望。

其实没有美好的结局是最好的。人的一生不管在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上都在寻找,可能走着走着觉得这就是宿命了,其实不是的,人生还有很多分叉路口,有很多惊喜,磨难和挫折。当你以为很好的时候,或许会突然往下掉;当你以为掉到低谷时,可能还会往下掉,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内心想要的是什么。人活一世总要留下点足迹,放在寻找上更有意义。

当我们以为民国,文革,抗战已成为过往云烟,是否该审视一下,我们这个时代又面临着怎样的“世俗”呢?

Suan,Robot,David 这三个用着英文名的广告精英,代表着职场中的圆滑世故,表里不一,只有张果果从头到尾用的是真名,这已经突出了他的与众不同和真实。

在秘书Susan眼里,张果果的行为代表着某种阴谋(故意提一个让奶粉公司不满意的提案,让CELL公司中标,然后跳槽来这里担任更高的职位)。面对质疑,他懒得解释,说一句“你猜”

在Robot的眼里 ,“野心”和“出卖”是职场的常态,“你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嘛,”他懒得回答,说一句“你猜”

而David更是直接愚弄了张果果 ,让他充当这场尔虞我诈的牺牲品。

张果果在独白中说道:“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的念头来。”他确实没改变世俗,也改变不了世俗。他拒绝向Robot提供关于David的把柄,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和他们不一样。”

质疑世俗,不参与世俗,便是“反世俗”的重要方式 。张果果对待世俗的方法,是适用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不太困难的方式。

“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如果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是否还会在乎那些世俗让你在乎的东西?”

人之所以会感到日子悲苦,迷茫,并不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也不是性格决定一切。而是你的思维和视野固定了你的选择范围,而性格不过是在选择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真实,就是这样,总是在你不经意间早已发生甚至结束。

电影里说不忘了自己的珍贵,我们为什么珍贵?因为我们有良知,因为我们有直面真实的勇气。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