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童话 如何让宝贝不吼不叫不哭?

2018-06-20 22:07:02 素心心理画

素心心理画 > 心理学知识

素说童话:

宝贝是父母的一面“放大镜”,放大出父母的特点。

在本周二的亲子答疑会上,我发现很多妈妈都说自己的宝贝的脾气不好,从两岁一直到七岁,她们都非常焦虑:宝贝爱哭,或者爱吼叫,跟宝贝讲道理完全没用,只有用棍棒吓唬或者大声吼叫,宝贝才会停下来,真不知道该如何让宝贝不吼不叫不哭?

我完全理解妈妈们的心情,在每个妈妈心中,宝贝就是自己的"命根子",或是担心宝贝管理不好情绪会影响以后的成长,或是希望宝贝能够让自己省心。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宝贝不吼不叫不哭?

在此,素心给大家分享一个自己一直实践的法宝“非暴力沟通”。

01

《素说童话 如何让宝贝不吼不叫不哭?》by 素心心理画

《非暴力沟通》思维导图  

“非暴力沟通”是卢森堡博士创造的沟通技术。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了人们如何是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卡尔·罗杰斯相信每个人的潜力,我观看过他的咨询视频,温柔地抱持每个来访者,并且发自内心地相信他们的潜力和改变的力量。

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也深得大师的真传,在我看来,“温柔地抱持”也是它的重要宗旨之一。

02

《素说童话 如何让宝贝不吼不叫不哭?》by 素心心理画

吼叫的宝贝!

“非暴力沟通”的方法非常简单,只有四步,父母可以实践之后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实践。

一、观察:看到真相

当我们和他人进行沟通时,要不带评判地进行客观的陈述,我看到/听到……,用感官来进行体验。其中,要观察而非评论。

怎么判断是自己是观察还是评论呢?观察是客观地陈述事实,而评论则是带着自己主观的判断和推测。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用语,例如“总是,从不”之类一般与评论同在,而“每次、曾、经常、很少”则是伴随着观察。

举个栗子:

评论:我儿子经常不刷牙

观察:我儿子在上个月有10天没刷牙就睡觉。

二、感受:用心体会

观察之后,则是表达感受,表达感受可以让他人更了解自己,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链接。

我也观察到,如今人们过于追求理性,很多妈妈们都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然也很难将表达感受的传递给孩子。

如何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呢?我们需要丰富自己的情绪词汇库,比如有快乐的事情发生,那么就可以表达:我很高兴,我很快乐,我很兴奋……,有让自己不快乐的事情发生,那么,就可以表达:我很难受,我很痛苦,我很伤心……

在表达感受时,尽量不用“我觉得”,因为一旦使用这样的句式,就会自然地表达出想法。

比如,当孩子哭泣时,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表达想法和表达感受之间的区别:

宝贝,我觉得你不该哭。

宝贝,你哭的时候妈妈的心里也很难受。

《素说童话 如何让宝贝不吼不叫不哭?》by 素心心理画

三、需要:探求内心

当表达感受后,我们就要敢于表达出自己的需要,所使用的句式就是“我感到……,因为我需要/看重……”。

当宝贝哭泣时,如果我们的妈妈继续这样说,我们可以试一试宝贝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宝贝, 妈妈感到也很伤心,因为我很看重你的情绪。

四、请求:表达内心

最后,在探求到内心的需要时,我们就需要请求他人帮助。

请求他人帮助也是非常有技巧的。它需要具体化,它需要反馈,它不是命令。

比如,当宝贝哭泣时,妈妈直接命令宝贝:“你怎么又哭了!我就不喜欢你哭……”,这时,宝贝没有理解到妈妈的需求,所以只会越哭越大声。

那么,当宝贝哭泣时,妈妈使用非暴力沟通,可以怎么说呢?

宝贝, 你哭的时候妈妈感到也很伤心,因为我很看重你的情绪。我想请你告诉你,你现在有什么需要?妈妈怎么可以帮助你?

如果这样说,我们的宝贝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欢迎进行反馈!

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让自己的宝贝掌握,那么,他们就不会用大吼大叫大哭来表达需求,而是直接通过“非暴力沟通”表达需求。

宝贝是父母的一面“放大镜”,放大出父母的特点。

希望共勉,宝贝如是,伴侣也如是。

Hi,你好,我是素心,简书心理专题推荐作者,爱好讲心理的故事,绘思维的图像。

素心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互联网媒体从十年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转行心理教育,正致力探索用活色生香的心理学自我疗愈,解决你的情感/关系/成长/教育难题。

希望你和我一起成长,慢慢走,终会看到自己人生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