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乡土散文”:现代散文大家系列书籍(8)
上一篇:怎么写生活琐碎类散文:现代散文大家系列书籍(7)
之前,我推荐的七本散文书籍在写作风格和内容上都有所侧重,风格上大多是写实风格,除了何其芳的《画梦录》和许地山的《空山灵雨》。内容上,有关于景,物和人三类,还有偏论述观点类的杂文。那么今天,即将谈到的这本,也是大家比较熟悉或喜好的话题——乡土。何为乡?我想是鲁迅笔下的鲁镇,是余光中笔下的“乡愁”之乡,是有着陋习风俗的作家成长地;何为土?则是上世纪中国农村的生活面貌,土地里长出麦子或稻子,那是农民生存的根本。
乡土这个文学概念最先应用于小说,“乡土小说”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中期,指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代表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再往其上,可追溯在它的最早创作人——鲁迅,它的兴起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说过于西方化的一次反拨,是文学作品上的一次“守土”行动。然而到了三十年代,沈从文的乡情小说和施蛰存的都市心理小说,是中国文坛对称的两大支柱,共同完成了现代短篇小说的话语构建。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可谓是其在文学史中的标志,然而又有别于其他作家的乡土小说,它的特征在于:指出陋习和落后,却歌颂其自然纯朴之美,这也许和沈从文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无论是成名前的他,还是成名后的他,都是以“乡下人”自居,他与城市人是格格不入的,他也写过都市小说,比如《八骏图》,是对城市的八位教授欲掩饰的内心情欲的讽刺,与鲁迅在《肥皂》里刻画的“伪君子”形象四铭颇为相似。
尽管有都市小说的尝试,然而沈从文终究是把写作重心放到了“乡土”的话题上,也由于其特别的苗人身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湘西,和一个不一样的爱情故事《边城》。
然而今天我要推荐的乡土散文,主要是结合地方色彩、文化背景、怀乡情调而进行创作的。其典型特质,与中国现代作家所普遍创作,以小说为主要类型的区域文学相类。
文中《桃源与沅州》里讲诉了桃花源记之桃源县,又有沅水之处,屈原在此作出九歌之佳篇,呈现出湘西之文化雅韵;《一个多情水手与多情妇人》又提到用下体安慰军政各界的妓女们,在沈从文眼里,她们是维持了许多人的生活,并促进地方繁荣昌盛的妇人们,作者肯定她们的工作,以及与长期涉水,有着生命安全问题的水手之间的情感,呈现出一方风俗的本相;《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再次通过与水手的近距离接触,写出水手面对生活的无畏,他们如《边城》里的摊送一般,有着男子原始的力量之美,呈现出湘西男子的勇敢。此外,也有湘西的方言骂架文化,月夜小景,舟行河岸之风光,以及吊脚楼等民宿建筑。湘西之美,自然之美,湘西人之纯,之勇,都一一呈现在文中。
【推荐理由】
乡土散文的范文,写作此类散文时,有关于家乡事,家乡人都可以写入,但注意回避平铺直述和冗长,且注意表现一方风俗的特色,字数上有所控制,和乡土小说区分开。
此外,李欧梵说过,《湘行散记》这部作品一半是纪实,另一半是小说。沈从文写《湘行散记》时,常常承认他在写作过程中依靠的不是他亲眼所看的事情,而是他所想象的事情。这种个人体验式的文章,也开启了旅游文学的先声。
附:
①推荐中国版十日谈,沈从文《月下小景》。
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三期
第二十五篇
上一篇
目录
已是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