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平淡文字间的妖娆鬼气
读完她的小说全集才开始动笔来写关于她和关于她的小说-些感想。不知道她到底长么模样因为她实在是很低调,认为人生追求不外是自由与快乐,活得很是逍遥,读她的小说时总觉得她会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奇女子,大抵是从小生长的环境:旧式楼宇与日式的斗争故事有些许关系吧。
再看她的小说:
01.
《青蛇》是高三暑假时偶然无耳聊翻翻一些小说app的推荐看的当时便是很惊艳,尤其是那段与红玫瑰与白玫瑰比肩的段子:
“对于世情,我太明白——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地相间地点缀他荒芜的命运一只是, 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获: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教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伫候他稍假词色你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变贴心灵,但只因到手了,他没一句话说得准没一个动作僵硬万一法海肯臣服呢。又嫌他刚强怠慢,不解温柔,枉费心机。”
大抵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不到的方叫人恨得正痛痒,心戚戚,两段儿与张爱玲的相比更加详细更加接地气儿也并不仅仅是责备男人,而是更加全面诠释人的本性,谁还不是这般的性子?哪有什么男女之分?张爱玲的红白玫瑰.只说出了男人心里的那点真性,以为男人皆是无耻的,女人总是被戏弄的。可是你看李碧华,她接着把女人的心性儿也剖析得如此明了,把另一半也说完整了。可见同在人间,女人男人大抵是一路货色,亦没那多情和无情的区别。
本以为青蛇她冷眼旁骛,不肯服输于人间色,比为情所惑的白蛇看得透彻,但她最终扭着蛇腰跟了姐姐去搭引文革后的书生,她不止修成了人形,还真正修炼成了人心。
李碧华到底是寒冷绝决的,大概是嫌那历代记录的只晓得在痴爱里沉溺赞颂,过于美化,太贫血了,所以才有了姐妹之情的相爱相争相憎相怜,许仙吃软饭的那点卑傲、左拥右抱的贪恋、不能担当的懦弱至背叛,法海的欲望挣扎他怒遮掩……
哎,春宵梦短,情起情灭,情灭复生。生到浓时情自转薄,思来悟去费思量也,谁个叫他生得这么衣冠楚楚,风姿俊研呢!
02.
《秦俑》是游元西安观了兵俑后才着的文,后悔没有提前看,那千百年前的传奇,朦胧上一层神秘恍惚的面纱。一代帝王的成就与悲哀,三世的生命奇遇。
“不管你怎么样,我蒙天放都是知志不渝的!”蒙天放还是那个蒙天放,身手了得,忠心耿耿,带着几分莽夫的傻气,可温柔得体的韩冬儿却成了泼辣风骚的明星朱莉利,后来又成了异国羞涩腼腴的靖子,缘分在作者手下生花,冥冥之中,还是忍不住呀。
03.
《诱僧》是为唐李世民夺位时的一个小小棋子——石彦生为的主角,漫漫历史长河中,只有代代帝王和骁将少数载入史册,正史、野史、铁闻、民间传说、笔记小说之中,既无霍达,也无石彦生,连他们自己,兴许也不明白、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观棋者还是众多棋子之一?玄武门前的血腥惨剧,兴许于帝王而言不过是谋得天下的一个必要手段,流血牺牲都是理所当然,可石彦生走不出那带血的阴影,亦不能给心爱的姑娘一个归宿,二十七岁出家,可仍是参悟不道,破了戒后遭到追杀而后重新入佛门看似一切都出格的出家人却是对佛道有了真正的参透,短短的时间里,他目睹了一个王朝血腥的更换,深陷棋局无法全身而退,又落情网……好像一辈子的光影于他只是须臾之间而已。
04.
《生死桥》:民国时期几个少年的人生。
年少时期神秘的卦经黑猫蹿.混乱,只知:一个是生不有如死,个是死不如生,一个是先死后生,命运仿佛一切都事先安排好了一样。
时间跨度为个春秋一民国十四年到民国二十四年,梨园戏子的诡秘惨烈的人生,从北平到上海,经受的,是华丽外表的重重险恶、勾心斗角,谁知自己下一步将归于何处?满怀憧憬、身怀绝艺的唐怀玉于繁华的大上海最终迷失自己,大抵是他的心高气傲害了他,他不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初生的牛犊还是过于高看了自己,短短的二十岁,他就过完一生了:北平广和楼第武生上海凌霄大舞台第一武生,中国第一部有生电影“人面桃花”的第一男主角,他如今的妻,是黑大片第一女明星,他又目目睹了上海第一号闻人金啸风坍台了……这几个第一,便是他辉煌中又带惨烈的二十岁了,他没了眼睛,不见花开,不见雪融,也再也见不到当年相互间立下谁也不能忘了谁的誓约的小伙半了,兴许于他的性格来说,他的不幸也许就是大幸,失明挫了他的锐气,隐居杭州,索性也就什么不会来讨了,在我眼中,唐怀玉这个角色在是不讨我欢喜,他过于心高气傲自视甚高,能力与权力无法匹配的情况下偏要做那戏中热血的武生向前一头乱撞,最终落了个头破血流也是在意料之中了。
自暴自弃向命运低头的宋志高却没有那么多想象中的磕磕绊绊相较之下,他似乎顺利得多,除却当年在小的时候在胭脂巷中他的娘为了生计养活他委身那么多男人使他有时绝望迷茫,他看似浮夸滑头,可实际上却是最肯踏实下来沉淀的那个,先死后生说的便是他了,后来他的身边人不是心上人,却是可以相濡以沫的人。
总觉丹丹有些许自作自受,她不要对她好的人,偏生要那个抓不住的人,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在上海的种种巧合加上她倔强的性格也使她短短地风光了一阵,可当身后捧她的人倒台后,她也是低迷不已,最终惨死在北平桥下,时常想若是她甘心和志高起做一对贫贱夫妻呢?在北平也许他们会安稳生活,没有她的介入也许怀玉最终不会沦得那般地步,可惜哪有如果,“死不如生”,早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卦里已经定下各自的命数....
各路配角也是很鲜活。
遇到心动的男人使尽手段的段娉婷,上海各路命脉的掌控人金啸风,心底其实也是有一丝温情的罢,位居金先生之下不甘心的史仲明书,中我只晓得他的阴险狡诈,步步为营、怎知他书外是否也有情缠几许、惆怅万分?
原来一切都早已给那算卦的老太监说中了……
05.
《霸王别姬》: 一个男人又对另一个男人泥足深陷的爱情。
有时候在想车望毕是不是BL的始祖?她的小说里有时候总夹杂着些同性间说子清道明的情感:白蛇青蛇的相爱相争、相憎相怜,金宝对怀玉的暗暗仰慕与柔情,到这本时又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一往而深……
“功名富贵尽空花
玉带乌纱 回头了千秋事业
离合悲欢皆幻梦
佳人才于子 转眼消百岁光阴”
李碧华真真是残忍不留情的人她非要擦去人间脸上的脂粉,将瑰丽莫名的情义恩爱在笔下揉搓,偏生要它们露出惨淡的人间颜色不可。段小楼和程蝶衣没能如戏里那般情义恩爱俱在,娶妻唱戏、十年文革浩劫,太多太多的血泪和不解夹杂在他们中间,后来的后来,迟暮的霸王没能像戏中那般狠心自刎,偷渡到香港而后和蝶衣偶然相会,见对方都已是鬓角风霜,到头来活着才是最大的罪,自己结束生命在戏里正常,在人生里不是。戏结束了,人生还有继续,戏外未必可以有。
颠沛流离嗔痴入戏,被一个动荡时局抛向浪尖后又被吞入深海,最终被红色洪流粉碎殆尽一代人的疮疤借助隔岸观火者的嘴揭开,惨烈带血,一切生埃落土,后世却并不知,曾有前人踏过布满玻璃渣的路,只驻足眼前的岁月静好。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想到那首歌《牵丝戏力中的词来: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由于寒假的时候看了电影,不得不说,先入为主这种东西真的是无法控制,书中的角色总是i让我不由自主地对上张丰毅、张国荣的脸,哥哥的美貌真是无可挑剔,旦角自带的那种媚气,不是女人妩媚起来的风骚,而是那种男性中仅有的些柔美而编织出的柔媚。
窃以为,菊仙提最悲惨的一个角色身处青楼相中一个自己似乎可以依靠一生的男人,她洗净铅华,一心一意去追随着最终却因为对方在文革中否定她,这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她身着当时大婚那天的大红嫁衣,点上舍不得扔掉的龙凤喜烛,幽幽烛火之中三尺白绫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如此仓促,她和一个男人暗暗较尽,也只是为了另外一个男人,女性的柔韧坚强和善妒食言都在她身上得到体现,巩利是气质型美人菊仙的那股劲气在她身上往释得很完美。
谁人说婊子无情?说到底,大概也是不敢随便将情寄在过往的恩客身上,不过是怕将来一朝自己的所有情意住者东流罢了;谁又说戏子无义?台上有义,台下也是有百般情与义,不过是都掩于心底深深处罢了。
电影与书籍是两种不同的观看体验,影音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的观看体验,影音与文字无法判断谁更胜一筹的,小说的结局有些许讽刺,两人都没死,却都老了,而且段小楼始终知道蝶衣爱他。
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
06.
《胭脂扣》:原来不过一场自导自演的一厢情愿
如花和十二少的感情,说起来其实和一般的故事没有什么区别,一个妓女和一个富家少爷的爱情,刚开始的相互惊艳,伉俪情深,私奔一样的生活,最终还是抵不过时间和物质的折磨,待到他似乎恍然大悟:何至于为了一个妓女,一个女人和也不过如此的可笑爱情来放弃自己此前的锦衣玉食?放弃家人安排好的大好前程和门当户对的婚姻?于是他醒悟了,浪子回头一般地,要提出分手,如花从此便只是他生命里的一个匆过客了,可他到底是小看了女人对爱情、对意中人的执着,一顿分手的和平酒席竟成了她设计好的一场殉情,也许如花只是从心底上认为十二是愿意的。但到底,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黄泉路上等了多年他还是没来,原来是她自欺欺人,不惜透支来世的生命和命数只是为了这一世好好见他一面,好好问一问他,也许是不敢正视吧,不知道她最终有没有找上他,也不知迟暮之年他是否后悔,这也都无从得知,许多年前众多恋人中的一对的爱情,。
最妙的还是用一个现代人的口吻来见证这个女鬼还魂的故事,还穿插了现代人的爱情观价值观,李碧华总是能了妙又残忍地将男女之情用笔一点点地、凌迟一般地、血淋地剖开, 惊艳又凄凉,那道理句子,正如一个哀怨的女鬼从坟墓里走出来给你的点点细碎警示,令你心惊肉跳之余却又忍不住细细品嚼。
07.
《潘金莲之前生今世》
因没有看过金瓶梅也没有看过关于潘金莲的影视剧,她的事迹我也只是略有耳闻,我总认为一个人的性格与经历大都是由历史环境所致,主观因素并不多,而且也隐隐对这个人物有些许同情,在李碧华的笔下,人物的正面反面全都一股脑儿地涌现出来,武大单纯善良、武龙正义可对她还是动情了,她前生是三个男人,今生本是要前来寻仇,可还是重蹈了上一世的覆辙,好在结局算是美满,又似对众人的讽刺,所有他们前世所有的都没有所没有的却似失而复得。哪有什么两全其美?
时间谋杀不了,怎么过完这一生?好不好豁出去?爱情这个东西,太飘忽了,求之而不可得。惟有托付与不羁而又敏感的想象,一旦细想,姻缘总是魔。她也无力回头。好似初春大雪压折金线柳,腊月狂风吹毁玉梅花。娇婚归何处?芳云鬼落谁家?
金风凄凄,斜月蒙蒙的夜里她便也孤身上了路。
黄泉路。
08.
《满州国妖艳岛芳子》:有家不得也,有泪无处垂,有法不公正。,有冤诉向谁?
这首诗在文中两次出现以其开始芳子的命运之轮,又以其结束芳子的狱中生活,芳子,一个冷硬决绝的女人,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一个在乱世中依靠男人的女人,她的生命,戏剧而又凄情,从被亲生父亲送走,被义父养大,与初恋情人的甜蜜,川岛芳子的生命在这里结束,却又在这里开始,被义父强奸,独自一人去做绝育手术,剪去长发,与初恋分手,后来她要大清重振旗鼓,她要一个女人也要为国奉献,谁利用谁呢?女她在男人之间周旋,她想一一抓住每一个男人的心,到底她也只是一个女人,还是逃不过一个情字,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报恩,让她在是异国也是家乡的地方继续苟活。她是一个勇土去却也是一个用矛指错了方向的勇士。
李碧华这本书收录的这三个种篇中的三个女人,一个妓女,一个淫妇,一个魔女,她们光怪陆离,都是逃不过命中的那个情字罢了,令人心惊胆颤.却发现自己与她们也许是同一类人,她的这部小说带着更多的历史色彩在其中,像是在为痴情女子翻案。
动荡不安的乱世,帝制与革命的夹缝中长成的奇女子。
09.《个饺子》:再也不要吃饺子
虽说这短短的一句很粗糙很肤浅,但这部小说里的这篇文真的是成功吓到我了,也成功恶心到我了,虽然从前就知道有以人的器官来养生什么的,但这本书里描述得是如此详细逼真,倒教人冷汗直冒甚至有点反胃了。
女人为了葆青春还真是什么者能做得出来,用被打掉的婴胎来做饺子,吃时只想后果不问前因,只是为了留住容颜来扣住男人的心,每每读李碧华的书都觉得书中的女子都是妖娆的带着些明艳风情万种,而男人喜欢的都是如此的,一直还是有些小女生的心思的,觉得对方如果真是爱你的,那即便是我老了,胖了,皮肤松驰了,他爱的还会是我的人,我开朗有趣的性格,而与其他无关,可李碧华的文读起来时总让我觉得自己那些小女儿家的心思很可笑,那执念信仰在俗世面前不堪一击,真相在她的笔下血淋淋地剖开,有时不禁要怀疑这世间的情爱是否都抵得住岁消磨物质逼迫、客颜诱感,大概是没有的吧。
小说结局让人很是不解不在该是刽子手都落入法网,黑暗之事都大白于天下吗?为什么如此有违天理的事情却还在继续?但细细想来地合情合理,这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大自男人和女人,只要有男女的地方就自有情在,有情的地方有欲望需求,“饺子”永远也不会断。
如果我老了, 我情愿是自己老了,岁月在我的脸上留下痕迹,那是记忆的影子,纵使可能逃不脱情之一字,可我总不愿将半生都浪费在男人的身上,我只想将时间投在自己的生活上,与岁月一起慢慢变老。
写完她的小说有感,更是觉得她的文字都充斥着些妖烧的鬼气,虽然自己从未体会过男女间的种种也不甚好奇,但终还是有些望而却步,怯懦不前,因为怕像这些女子一般吧,空付一腔情意于不在乎你的人身上,一厢情愿地沉沦,只是为了那红尘中对方对你的肯定,我不需要肯定,冷硬决绝对于此才是最好的手段,不必去经历那书中的种种缠绵后的冷脸试探,也不至于为了一个人而将自己折磨得不堪,不幸反而是幸了。
她说人生以快乐和自由最为重要,而快乐美满的人生就是: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动、享下等情欲。
若人生真可如此说,那还有什么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