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寻找灵魂伴侣之旅
1、灵魂伴侣,是文人们一直所追求的情侣之间的契合度。但是,什么样的伴侣才是真正的、能拥有高契合的伴侣呢?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结婚前一定睁大眼睛,结婚后学会闭上眼睛。
我现在的理解(请注意,是我现在的理解)是:结婚前要深思熟虑,不可草率决定;而一旦决定结婚便应该勇敢地继续向前走,那怕是遭遇无奈都应该坚定地不动摇、走下去。
那么结婚前的深思熟虑便很重要了。
2、Z君是我的一位朋友,第一段婚姻无果后离异。在认识与交往了几位女性后,遇到W女士。W女士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无论外表、工作、经济等等(我终于注意并用到条件这个词了,表示我终于意识到了外部条件有时候真的会决定未来的走向。)年龄也与Z君相当,可谓珠联璧合。对于双方而言也很幸运了。在交往了两年后,俩人便正式结婚了。
对于离异、四十多岁年龄的俩人来说,我以为是谨慎做出的决定。但是随着Z君越来越多的时间与我待在一起时(周未我们俩都一起去爬山、打羽毛球)我便意识到了他们俩之间出了问题。
但是,我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我的感情生活也出了问题,不然,周未我怎么都与Z君在一起呢?
3、Z君与我,有着很相似的成长经历,小时候都属于父母过于照顾并宠溺,但是却不允许自己去主张权力的人。为了争取获得自己所需,只能通过赌气而战胜父母,因此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赌气,是一种情绪,在这样一种情绪中,人是不可能冷静去思考的,更不会考虑结果是否自己可以承担,未来后续等等问题。而只着眼于现在。抱持的是一种任性而为的方式、一种非此即彼、一种抛弃全世界都想去获得自己所想所需的“大无畏”,说到底就是一种草率!
这种孩提时代与父母相处的模式,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另一方过于的隐忍与迁就,助长了任性的继续,而没有机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过任何人(包括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或孩子),因此未获得内心的成长。
4、亲密关系中,隐忍的形成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爱。只有真正爱着对方,内心柔软而慈悲地看待着对方,所以愿意隐忍;第二是因为条件上的不对等。愿意委屈自己换取自己的所需;三是自己也不懂得处理关系中的矛盾,宁愿选择隐忍来维系住这段关系。
说到底,爱应该占了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没有爱的基石,便没有任何的隐忍,就如父母,如果不是基于爱子女,便不可能隐忍孩子的脾气。可惜,身在其中的人往往受得理所当然而看不见其中的真谛。
那怕已界成年,却依然延用孩提时的处理关系的方式,最终当对方不愿意再隐忍时,关系的裂痕便骇然显现。
这样被惊骇着的人是没有力量去面对这份裂痕的,唯一处理的方式便只能是逃离,虽然也许这并不是本意。
Z君是,我也是,甚至比我年长许多的、曾经的Y君也是。
所以,无论Z君,还是Y君都曾经告诉我,他们其实错过了许多次好的姻缘。
5、如果没有机会获得成长,或者没有利用好亲密关系中相处的机会 ,让自己获得内心的成长,那么你永远处理不好亲密关系,永远只能在对方的隐忍下才能拥有持久的亲密关系。
一份关系中,对方长久地隐忍一定是基于完全不平等的条件之下成立的。那么控制住对方、不让对方强大起来便成了任性之人潜意识中想要做到的事。
如果对方愿意屈服于生活中自己的打压、指责、甚至自己规定的习惯等等,以达到被控制的目的,必需要通过某种交换来平衡TA的内心的不快,比如钱物的给予。但如果这不是对方刚需,便无法达成;又或者对方隐忍到了一定的限度(控制的力只会是越来越束缚的),奋而反抗,这段关系便岌岌可危。
6、另一方面,为了让自己总能处于一种优势之中,努力工作并达成一定的目标,甚至事业有成,成了潜意识的行为。所以,就如Y君,一方面事业彼丰,优秀而光鲜,另一方面,感情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
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没有思索过自己的内心,而总是找外在的原因;一方面希望通过控制来获得一份持久的、优质的感情生活(赌气、冷战、随唤随到都是一种控制),另一方面却不愿意付出真诚的心。当一个人习惯于戴着面具生活,也便是紧紧关闭住了自己的心门。他自己的情绪也是不流动的、封闭的,也害怕并不懂得如何面对别人的情绪,无法真正理解别人,更无法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一个情绪不流动的人,所有的情绪都被自己紧紧地封闭在了身体与内心的深处的人,是孤独的,无奈的,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感与喜悦感的。他无法真正地感知到别人的心。因为他自己的心被硬而厚实的垒隔绝着,所有的情绪被封闭其中,他甚至无视这些情绪地呐喊。
可是,这份呐喊终有一天会爆发的。
7、无论我、Z,还是Y, 我们的共同问题,都是在最开始的亲密关系中,拥有一种不平等,同时在对方面前拥有一种优越感。正是这份优越感,促使自己继续使用孩提时代与父母相处的模式来处理关系中的问题。而因为没有机会去觉察,便不可能有机会醒悟,更不可能有机会审视。这便导致了自己没有机会获得内心的成长。也因此不可能滋生出对对方的感激,因为不可能意识得到这是爱。
如果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无法面对、更不懂得处理亲密关系中的问题,那么首先自己也配上不灵魂伴侣。因此,想要拥有灵魂伴侣,需先自己配得上灵魂伴侣。自己拥有其基因,才可能获得相匹配的基因。
如果,我们从没有感激过在我们面前隐忍的那个人的内心体验,我们便不可能拥有灵魂伴侣,更不可能拥有持久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因为来得容易、便会理所当然,所以不可能会懂得感激。
8、真正的灵魂伴侣,是那些学会了借助痛苦的情绪来看清自己,并提升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的人;是看见了对方的缺陷(心理上的)依然愿意相携而行,但却可以在相伴而行的过程中,促使自己及对方获得内心的成长的人。
就如圆润的卵石源自激流日夜欢歌地冲击;精美的玉器源自工匠足具耐心地打磨!
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地认识自己,找到自我,并坦然接受自我,才能不被外界的那些焦虑、压力与浮躁左右,才能在追求与奔忙时,不再恐慌迷茫,不再漫无目的,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
9、当然,成长是相互的。当我们真的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如果可以借由他,学会爱自己和爱这个世界,那么爱便帮助了我们获得幸福。
所以,所谓灵魂伴侣不可能是现成的、驻足在那儿等着你来享用的,而是自己滋养着对方,而对方也滋养着你,才能获得的。
这份滋养包含了诚挚的爱之中的冲突、冲突中的自我觉察、冲突之后的自我修炼、冲突之后的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