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五女郎》——新闻与政治的调侃
《礼拜五女郎》(1940)
《礼拜五女郎》是一部非常老的经典讽刺喜剧电影,它拍摄于一九四零年,距今已经七十八年了。因为年代久远,加上这部电影在国内并不特别有名,所以很多人对它了解不多。虽然,知晓这部电影的人不多,但是提到它的男主角,很多人一定非常熟悉,那便是被认为“有史以来”好莱坞“最伟大的演员”,希区柯克经典电影《西北偏北》中,在玉米田里躲避来袭飞机的加里·格兰特。而女主角则是罗莎琳德·拉塞尔,一个身材高挑,长相端庄骄傲的美人儿。
其实这部老电影是翻拍自一部更老的影片,即于一九三一年拍摄的《犯罪的都市》。在一九三一年版本中,主角由一个男人扮演,到《礼拜五女郎》中,他变成了罗莎琳德·拉塞尔。
《犯罪的都市》(1931)
罗莎琳德·拉塞尔在这部电影里饰演一位报社记者,她的老板以及前夫——加里·格兰特,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工作狂,对新闻充满无限的热情,他为了让自己的报纸大卖,不惜改变报纸长久以来形成的“报格”,为了让自己的前妻、报社得力干将,罗莎琳德·拉塞尔能够留在报社,帮他采访一个重要的死刑犯,上报纸头条,采取一系列卑劣的欺骗手段,将她从正要与新认识的爱人、一个卖保险的普通男人去过隐居生活的“边缘”拉了回来。在这部电影中,加里·格兰特与罗莎琳德·拉塞尔“机关炮”似的对白,让这部喜剧少了政治上的讽刺,多了男欢女爱的柔情。
罗莎琳德·拉塞尔语速快,应该是天生的,因为她在许多电影中,说话都是那么快,比如《欢乐梅姑》中那个极会享受生活的“梅姑姑”,她话快的甚至都不用调整呼吸,眼前立刻会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语雾”。当然,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地方不仅仅是罗莎琳德·拉塞尔用快如闪电的语速与前夫打情骂俏,以及加里·格兰特长相帅气,卑鄙却搞笑的骗人伎俩,而是,一群记者集中在监狱当局提供给他们的小办公室里,玩着扑克,享受着在等待死刑犯执行死刑之前制造种种“假新闻”的趣事。
《礼拜五女郎》中的倒霉蛋“厄尔·威廉姆斯”,是个兢兢业业的公司小职员,他已经在公司干了十四年,但突然某一天公司竟然无缘无故地将他开除了。失业的“厄尔·威廉姆斯”无处可去,只好在大街上游荡,他偶然听到左翼人士演讲,便凑在旁边听,如同阿Q“革命了”一般,也许是他的潦倒模样,他被人迷迷糊糊推上台说了一番话,不久,警察来了,在与警察的纠缠过程中,因为误会,无意间失手开枪打死了一名黑人警察,随后法官判了他死刑。
就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一帮记者聚在监狱的记者室,除了等待着第二天绞刑的执行,也在打听囚犯死前的种种,好给无聊的报纸增加一点有趣的“新闻”。加里·格兰特的报纸希望州政府特赦他,但是州长面对即将到来的选举,为了获得黑人选民的选票,执意不肯特赦。毕竟,“州长为了能够获得延任,他甚至宁肯吊死自己的祖母”,何况一个地位低下的失业小职员。
各个报社的记者听说了“厄尔·威廉姆斯”杀警案件,自然激动万分,开始在报纸上大肆报道,他们不仅报道杀人犯“厄尔·威廉姆斯”的身世,还顺带“挖掘”出了厄尔·威廉姆斯同情共产党的新闻,甚至在报纸上制造了“厄尔·威廉姆斯”的“桃色新闻”,将一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善良女孩儿,塑造成一个“已经爱上了厄尔·威廉姆斯这个杀人犯,并且不惜在绞刑场上结婚”的疯狂女人。新闻记者们,聚在这间狭窄的、烟雾缭绕的小房子内,不停地、毫无廉耻地消费这个可怜囚犯的一切。
虽然以上种种行为让人厌烦,但是就在厌烦之中,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桥段出现了。一名老记者从外面打探回消息后,对着电话给自己报社报告时,旁边打牌的记者听他的叙述时,也给自己的报社转述刚刚偷听到的新闻,但是,在一前一后,一闭一合的谈话间,真实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添油加醋的虚构。
老记者对着话筒向自己报社报告道:“绞刑案又有了新情况,据称一个来自纽约的名叫‘艾格和佛’的精神病专家大概半个小时后,开始对厄尔·威廉姆斯进行精神鉴定。”旁边打牌的记者听到老记者的说法,立即拿起话筒对着自己报社报告道:“据称第十个精神病鉴定专家,名叫‘艾格和佛’的准备给厄尔·威廉姆斯作精神鉴定,如果他前面没有疯,那么经历过十位精神科大夫的折磨,他可能就彻底疯了。”老记者继续说道:“在厄尔·威廉姆斯被处死前一晚出现了新状况,狱方对市政大楼以及火车站与高架车站等地方,都部署了双重警力,以防止激进分子在他行刑的时候发生暴乱。”旁边的打牌记者脱口而出道:“据称警长要求多派二百余人的亲戚,带薪上任,来保卫这座城市不被赤色力量侵略。因为这些赤色力量再过几分钟就要离开莫斯科,向这里进发。”
罗莎琳德·拉塞尔本来打算辞去工作,不在前夫的报社中当牛做马,可惜她耐不住加里·格兰特迷幻般的劝说,以及自己贪恋新闻的欲望,又回到了监狱的那间记者小屋,就在这时,“厄尔·威廉姆斯”趁精神病医生鉴定的时候,逃到了记者室。
这是一条上头条的大新闻,激动的罗莎琳德·拉塞尔匆忙联系了前夫加里·格兰特,然后加里·格兰特将杀人犯厄尔·威廉姆斯藏了起来,继而又通过自己玩烂的欺诈手段,最后讹诈了州长,通过特赦变成了将死刑变成了缓刑,而他的报纸也如愿获得“头条”新闻!只是,罗莎琳德的那个新爱人、可怜的保险员,已经在加里·格兰特一系列的栽赃陷害下关到了警局。当这一切结束后,罗莎琳德·拉塞尔再次联系保险员时,已经彻底失望的保险员,斩钉截铁地断绝与她继续交往下去的任何可能。罗莎琳德·拉塞尔,这个报社头牌记者,又一次回到了从前牛马般的生活,而她和加里·格兰特的爱情,则在这一系列的变故之后,重新回到了原点。
一九七四年,比利·怀尔德再一次将这部电影进行了翻拍,这是从一九三一年以来的第三个版本。这部汉译为《满城风雨》的电影,更加忠实于一九三一的《犯罪的都市》。主要角色也从《礼拜五女郎》中罗莎琳德·拉塞尔女性角色重新换成了男性,并且结尾也与一九三一年版本相同。虽然这部电影与前面的版本大同小异,但是它的细节更加精彩与丰满。
《满城风雨》(1974)
在这部电影中,“大鼻子”沃尔特·马修扮演的报社老板和杰克·莱蒙扮演的王牌记者,两人的“互斗”更加激烈精彩。可能由于他们二人是多年的电影搭档与好友,所以演绎起来游刃有余,而且总是让观众觉得顺其自然、真实可信。沃尔特·马修对着电话,为找不到杰克·莱蒙,而歇斯底里的咒骂;为了拆散杰克·莱蒙与苏珊·萨兰登的关系,他装扮成联邦探员,欺骗苏珊·萨兰登,她所爱的那个记者只是一个变态的暴露狂;而这一切被揭穿后,他又略显尴尬,但仍旧强词夺理的表情,以及讹诈政客时的表现出来的正气与诡诈的模样,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在结尾,当杰克·莱蒙与自己的女友苏珊·萨兰登登上列车,准备回到新婚妻子的家乡,过新生活的时候,站在车窗,送别的沃尔特·马修,掏出有自己签名的怀表,郑重地递给杰克·莱蒙,要他收下这件礼物,并且祝他蜜月快乐。
被感动的杰克·莱蒙不知该说什么好,从前对沃尔特·马修种种的痛恨,转眼间烟消云散。火车开动了,杰克·莱蒙幸福地搂着妻子,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奔向费城。沃尔特·马修望着离去的火车,眼睛立即沉了下来,冷冷盯着前方,接着义无反顾扭转头,径直快步走向火车站旁边的电报厅,边掏香烟,边对着发报员说:“记!给刚离去火车停靠的第一站的警察发电报,告诉他们,逮捕一个名叫‘希尔迪·约翰逊’(杰克·莱蒙)的家伙。”此时,火柴划燃,沃尔特·马修点燃香烟,将火柴棍向后一抛,伴着发报员滴答的发报声,被香烟熏的眯眼的他,一蹙间,志满意得的说道:“那个王八蛋竟然偷了我的怀表!”阴险诡诈却不失幽默的形象立刻呈现在荧幕之上。
讥讽媒体的电影很多,调侃政治的电影也不少,《满城风雨》的讥讽与调侃,却与大部分电影不同,其中自有独到之处。这部电影没有强烈的是非道德的预设,它如实将每个人真实复杂的一面展示出来,报社老板虽然狡诈,但,不失自己的“信仰”,无耻时,观众并不厌烦,反倒觉得的有趣;而报社头牌记者,虽然想努力摆脱当下生活,可是内心又无法压抑对新闻的热诚,自始至终都处在两难的抉择之中;即使那个倒霉的杀人犯“厄尔·威廉姆斯”,观众也能从他怯懦的外表下发现其隐藏的刚强;当然还有那群聚在监狱记者室里的各路记者,他们靠着“打嘴仗”、“磨洋工”以及道听途说给伪善的世界带来一抹幽默荒诞的“颜色”,正是等等这些大小人物,使得这部电影,充满了趣味,同时也构成了一幅,不单那个时代特有的,即使现在也到处充斥的,悲喜交加虚虚实实的浮世绘。
上一篇
目录
已是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