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手记-书卷多情似故人,三月读书温故
引言:阳春三月,我的心装满白雪。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未免思量啊,愁因刘郎起,恨以贾生收。本月读书不多,正文没交代清楚的地方,欢迎留言交流。
图1-书卷多情似故人,也仅是“似”而已
1号,下曾枣庄《三苏评传》。关于三苏,曾枣庄都写过评传,其中《苏辙评传》出的台版,没找到电子版,在大陆出了《苏辙图传》是台版的普及本。这本《三苏评传》是在三本评传的基础上把三苏放在一起写的。三苏的研究,考据方面,我佩服孔凡礼,曾枣庄只是个参考。
2号,听周裕锴《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新论讲座。曾粗略翻过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这场讲座改变了我对这本书的认知,其核心观点是读《沧浪诗话》需要了解禅宗语言。研究苏轼也应该了解禅宗,他自己在诗里说: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我们今天对他的认知就是“后学过呼韩退之”,忽略的他“卢行者”的一面。
3号,读苏辙《历代论》。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和《宋论》而本书中,把秦始皇至宋代的皇帝都论了一遍。夏商周三代,有崔述《考信录》,辽金元明清,还没有相关的论作,可能我尚不知道,求解。《历代论》对汉朝的皇帝大体都论了一遍,可以和王夫之对看。毕沅做了《续资治通鉴》,可惜无人做《读续通鉴论》。我很想学司马迁说句“小子何敢辞也?”,可暂时学力不够。
4号,下凌郁之《洪迈年谱》。没有找到王德毅《洪迈年谱》,他之前写过一篇《洪迈年谱》文章,后来扩充成书了。了解洪迈,因为《容斋随笔》“汉重苏子卿”一条,想了解他父亲洪皓,想把他和苏武作个比较。这是我写苏武文章的准备材料。
5、6号,重新听杜泽逊《文献学概要》课程,找到杜泽逊的论文集《湖山堂丛稿》。之前听过一遍,这次听的很快,用了2天时间过了一遍。跟武秀成的课相比,他的课更重视自己的经验,讲自己的心得同时分享学术掌故。武秀成的课侧重文献学的知识系统讲解。
7号,心情不好,看路遥纪录片,特别喜欢陈忠实的悼词,听了好几遍。
8号,看电影《人生》,高加林的命运今天也没有什么改变,可能因为扩招上了大学,也可能因为市场经济在城里找了工作,但我们这些高加林却回不去了,没有巧珍等我们了。我们庆幸有路遥陈忠实这些作家在写乡土中国,当然费孝通、秦晖、温铁军这些学者依旧关怀着乡土。今天的学者太关注西方理论、太关注精英阶层了,然而,中国的底色,却是中国延续至今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根。
9号,听姜进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百年祭。内容是王国维从戏曲考察传统中国的尝试。她本身的研究也是这个路径,她的书《诗与政治-20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我也找到了。这对我研究官方史学、民间史学、专业史学的纠缠关系很有帮助。
10号,没有找到张高评《王昭君形象之转化与创新》,只看了目录和几篇单独发表的论文,台版书不好找。之前在书单里提到的关于王昭君的书,都没有这本书研究的透彻。
11号,读汪春泓《史汉研究》,主要是看他写苏武的文章。
12号,读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我对诗歌没有兴趣,只是想了解曹丕兄弟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因为权力还是女人。
13号,听木斋《自我放逐》课程,才弄明白他老师研究苏轼,他自己的硕士论文也是苏轼,然后转变学术路径的过程。了解学者,还是应该先了解其人,然后再读其书。
14号,想重写自己的文章《 二十四史扫盲篇》,因为此文写后,发现了一些新的认识,于是开始清理点校本的问题,找到了《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这本书,这个问题比我想象的要复杂,需要把监本、殿本、百衲本和点校本以及正在进行的修订本作一个系统的清理,目前还没哟读到相关的研究著作,只能自己弄。
15号,听谭帆《关于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几点理论思考》,主要是反思胡适俗文学运动以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路径,主张重新认识中国小说不那么小说的一面。下《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备看。
16号,重读《抑郁与超越》,想写一篇书评,所以,重温一遍。
17号,连续读了几本中国历史小丛书,张骞、苏武、卫青、霍去病。这些书本来觉得没什么学术含量,大多数书也确实没什么学术含量,但是在叙述上还是下了点功夫,有个别书籍还有可取之处。
18号,《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乙编》,里面有对刘邦大风歌的研究,跟我之前的判断没什么出入,我之前写刘邦的时候没有看到他的书,待以后整理的时候补上。
19号,受到书友赠书《汉代死刑制度研究》,宋杰之前写过《汉代监狱制度》。
20号,下载《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一书,主要是找个清晰的壁画图片,好弄清楚汉代使节的形制问题。
21号,受木斋的刺激,重看王瑶的《中古文学史论》,总感觉木斋的研究路径接近林庚和王瑶,这里的接近不是时间上和师承上,而是问题上和方法上。要说清,还得需要资料查证,细读文本。
22号,读完《最后的天朝》,深夜读禁书,快哉。《幽梦影》所言不虚。
23号,听李欧梵的公开课,已经听了一遍了,意犹未尽,感觉有味道,比很多大陆文学史学者讲的有味道。
24号,看李亚鹏版射雕,主要是听了马大勇讲金庸。倪匡评金庸的几本书,尚未找到。我很想写一个射雕里的宋金元史系列,比如《寻找华铮公主》,拟了好多题目,只能留着以后再说。
25号,读《明代问题皇帝研究》,对断代皇帝的研究,我快搜集全了。汉代是侯旭东《宠》,唐代是雷艳红《唐代君权与皇族地位研究》,宋代是史泠歌《宋代皇帝的疾病医疗与政治》,再配上一些专题论文和通论书籍,如元代萧功秦、辽代姚从吾、金代陶晋生,可以对皇权的传承问题做了汇总。
26号,读何新《雄》,关于汉武帝,目前没有一本权威的年谱和事表,庄春波的大事表和何新的不同,我很想把各家观点清理一下排成一本准确的书。辛德勇在《建元与改元》已经重新排了西汉的纪年表,很希望有学者继续他的工作。学术上问题太多,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27号,之前看到台湾一本《五柳待访录》的小说,没有读到,只看了目录。学术普及应该是这样的笔法,港台很多书都是这样,如王建文《流浪的君子》。看不到,我就找来李长之的《陶渊明传论》看。
28号,读赵俪生《顾炎武新传》,这是杜泽逊在课上讲过的,之前没找到书,后来在他的文集里看到。《方诗铭文集》就没收全《钱大昕》,这本书是他和别人合写的,可惜。
29号,读秦元《颜之推研究》,之前有本书好像叫入北梁人研究,还有本书叫后三国时代,都是研究这些中间人物的。后三国时代,这个名词出自《十七史商榷》,经李万生发挥叫开了。听陆扬《陈寅恪对对子说别解——兼谈陈寅恪文史之学》,所谓“了解之同情”,大概就是这样。
30号,听石进《夜的钢琴曲》,书卷多情似故人,也仅是“似”而已。
图2-遇见你,我很高兴
相关:读史手记-孤村到晓犹灯火,一月读书温故
文章:读史手记-似此星辰非昨夜,二月读书温故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