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陷阱——读《职场自我成长》(2)
你的"常识",可能都是错的
1 "圆形职业经历"的陷阱
很多人都想着在有限的人生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技能,所以学的杂乱但又没有精专项目。
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提倡团队精神;因此个人的不足可以由团队的其他成员弥补,然而自己只需要有一项垂直度很高的专长即可,因此,培养自身的某一专业特长势在必行。
就如同作家李尚龙说:"无可替代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二是把别人都能做的事情做精!"你如若也要在职业领域内做到无可取代,那么不需要多角度打磨,只要潜心钻研一种技能,足矣!
2 品牌导向的陷阱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从一家商业银行辞职后,有两家备选公司。一家是鼎鼎大名的花旗银行,另一家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型投资公司。考虑到企业的"光环感"效应,她最终选定花旗银行。然而,几年过去后,她在企业当中,仍然是个发展平平的小管理,充当着大企业中"螺丝钉"的角色;但是与她同期辞职进入那家投资公司的同学A,如今已是行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所在职位已经高出她好几个LEVEL了。
《小学问》一书中,曾经提到当代职业选择中的一个新名词:隐性收入。而这其中就包括一项"企业附加值",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企业知名度。人大多是虚荣的,我们都曾经被外在的名气所累,规划职业时,也容易被企业的名气所累。
书中强调,我们规划职业,切忌过分关注企业的知名度,不要被它的荣耀万丈所迷惑,我们仍需要清晰自我的职业定位。或许,别人觉得好的企业,未必适合你,你要追随本心所向,确立自己的前进方向。
3 代沟陷阱
曾经听闻过一个故事,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老总,接到员工的辞职信。询问其为何要离职?公司马上就要上市了!该员工回答:只因为我年迈的老父亲要求我辞职,说如果一个公司要上市早就上市了,不会迟迟拖着。当老总询问员工父亲做何工作时,员工回答: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老总无奈,为员工办理离职。
半年后,该公司上市,老员工都纷纷拿到不少公司股份,而早先离职的员工早已追悔莫及!
其实,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与故事中那位老父亲相似:事业上默默无闻的父母跑去干涉子女的就业问题。而父母容易判断错误,基本就只有两点:职业价值观和时代差异。
不可否认,父母那个年代的工作很稳定,可以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觉得国企稳定,其余的企业都没有保障。然而,现如今的外企,很多都是飞速发展并且能满足员工的综合福利保障与需求,而这与父母那个年代的择业观就格格不入了。
同时,时代差异也有所影响。父母那个年代,大型企业固定那么3、5家,几乎没有任何私营企业,所以依托于一家企业退休养老的状况很普遍;然而如今这个时代,民营、合资企业以及小型的创业公司遍地都是,一个人只单纯依靠一个企业内的口碑纵横天下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当下的职场人士,需要从"将企业作为安全网"慢慢转换到"将人才市场作为安全网",需要不断打磨自身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磨砺适应市场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市场也能回报给你一个满意的分数。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