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第四个核心技能:故事结构 28.故事格局的五个任务丨《故事工程》学习笔记

2018-05-06 09:11:06 王殿波

王殿波 > 阅读方法

《第五部分 第四个核心技能:故事结构 28.故事格局的五个任务丨《故事工程》学习笔记》by 王殿波

第五部分 第四个核心技能:故事结构 28.故事格局的五个任务

第一部分与第一情节点,紧密相连。

第一部分要完成五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设置精巧的悬念

前面讲过我看书,一般五分钟不能吸引我也就不会看了。这本书讲的更具体,在创作剧本时,前10页就得吸引住读者。

小说也不再是前10页而换成了前20~50页。 精彩的故事都能让读者全神贯注,从而不禁发问:“事情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无论是在剧本中还是在小说里,这类事件都被称为“悬念”。

悬念不是第一情节点。它是引起读者兴趣的事件,并使读者爱不释手。如果出现得早,而且没有起到第一情节点的作用,那么它可能会是一个引发性事件。一般来说,悬念出现得越早,效果就越好。

悬念是什么呢?

这无关紧要,只要是发自肺腑、刺激感官、引起共鸣,并让人提前经历紧张和难忘的体验就可以。

刺激感官很重要。

前几本书不停的强调利用各种感官写作。

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

它与故事紧密相连,但不是故事本身。

也可以提出问题,而读者一定想要知道答案。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还在序幕阶段。故事讲述者就开始问问题。有的是一个问题,有的是两个问题,有的是一连串问题。

原来这就是悬念。

写作中,应该在前三四个场景的某处就设下悬念。注意它不是一个情节点。不论多么精彩,悬念就只是悬念而已。

第二个任务:介绍主人公

主人公出现在故事里要早于第一情节点。最好出现在前两个场景内,最晚也要出现在第三个场景里。

主人公要在故事的“前情节点”和前期探索阶段出现。主人公的所为所求,还有梦想。需要清楚,主人公的世界在第一情节点处发生改变,他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

所有这些都发生在故事的前四分之一处。

介绍主人公什么呢?

那就得看读者想知道什么了。

主人公的心魔是什么?主人公的背景故事、世界观、态度、偏见和恐惧决定了他,并阻止他前进。他深藏不露的优势和秘密是什么?在摆好架势对付敌对势力时,主人公不得不承认它们并且努力去克服,这样就把它们设置成推动故事走向最终结局的主要催化剂。

这就是人物性格弧线,它在故事的第一部分就出现了。

第三个任务:建立重大危机

第一情节点应该使故事出人意料,接下来是故事的真正开始。第一情节点改变了我们已经了解到的主人公的计划。

主人公被赋予新的任务,他也有了新的目标——生存下去、 拯救他人、 弘扬正义、 追求财富等。这些则是其生命中的敌对势力所要阻止的。

第四个任务:为之后的事件埋下伏笔

第一部分可以意识到即将发生的改变。那种改变经常是模糊的,但也并不总是这样。在第一情节点上也会视之为实现该目标的某种对立面,实现该目标会受到这一变化的影响。

另外,在第一部分中,并不只有第一情节点被埋下了伏笔。也可以为接下来的主要事件埋下伏笔。最好的伏笔是事情发生之前不会被人猜出,只有在稍后回忆之前的场景时,你才有所醒悟。

第五个任务:准备开启故事

第一部分的最后目标:场景的节奏和焦点需要在第一情节点上或是其前后展开。

设置或转换都需要加快。

这需要建立一些机制,现实世界中,大的改变通常是在一点点小事积累下发生的,最终才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

总结

牢记这五个目标,处理好第一部分的内容,那么从第一部分的结尾(第一情节点)到故事的最终结局,就都能有信心写好。

这一节讲的开始“万事开头难”吧。

之前也就知道写、写、写而已。

有时候,开个头就写不下去了,没办法,已经有五六个故事太监了。每个都是三万多字。唯一一个写了二十万字的,算是一个文字的也觉得是字数比较多的垃圾。

看了今天的这一章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五个任务,我一个也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