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人生拥有更多可能性

2018-07-19 09:37:04 夕月晨风

夕月晨风 > 读书笔记

前几天,去朋友家里做客,家里有孩子就免不了会谈论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说,“准备把孩子送去学点什么,不知道学什么 好。”

我,“学点特长吧!挑孩子喜欢的让他学。毕竟孩子才3岁,主要还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和性格。”

 “那不行,要学数学和英语了,反正中国是应试教育,这些迟早是要学了,早点学,基础扎实。隔壁邻居家的孩子都学了一年了。”

“这么早逼着孩子学,他能接受吗?我认为还是要培养好孩子的性格和学习能力。毕竟还是要注重孩子的终身成长。”

“那你错了,孩子将来拼的就是颜值,学历,智商和家庭条件。”

这一句话就把我堵得死死的。却让我细思极恐。

即便在现在这个时代,颜值可以通过整容提升,学历是依托十几年的教育,(当然也有造假的)。智商大多数人差不太多。家庭条件看父母的能力。这个孩子除了学历可能需要自己去努力,成不成功就全看父母有没有钱,有没有好基因。

二十年之后呢?如何保证家财万贯,孩子衣食无忧。唯独能力,知识是别人拿不走的,它可以助我们东山再起。

反之,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只是一味的逼迫孩子学习,如何取得高学历,就算是被迫取得高学历,社会能力的缺失,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后来,我开始求助于书籍。看到《终身成长》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人生拥有更多可能性》by 夕月晨风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提出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观点,足以颠覆大部分人的认知,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对挑战的态度,以及对挫折的复原力,同样也可以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管理企业,教育子女,处理人际关系。

《终身成长》的作者是美国的卡罗尔·德韦克。她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首届“一丹教育研究奖”的获得者。这本书的理论来源是罗尔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成长型心态”的研究。《终身成长》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坐镇十年。也曾得到比尔·盖茨撰文推荐。

《终身成长》这本书就详细的介绍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体育,商业,教育,人际关系等领域的不同影响。书中运用丰富的案例来对比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告诉我们人的才能不是固定的,而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人生。

1. 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

通常情况下,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他们甚至只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出兴趣。

成长型思维模式

布鲁姆说,“如果一个人能学会什么东西,那么世界上其他人也都可以学会,只要在此前和当下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的,即便是人们的天资水平各不相同,兴趣和性格都有差异。

电影《土拨鼠之日》里的菲尔·康纳就是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影片中他被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2月2日这一天的生活,他开始以为这是天堂,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证明自己的优越性。可是生活却不再向前。不知过了多少个二月二日,他意识到已经没有出路了。他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自杀,然而也未能实现。有一天,他终于想通了,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试图利用这种重复的情景去帮助需要的人。慢慢地,他并不觉得这种日子是煎熬。

思维模式的改变,让菲尔走出了这个死循环。如果我们只知道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面对眼前的生活,很容易把自己困在生活的“舒适区”,日复一日的生活,除了时间在流逝,容颜在变换。其余的一切和菲尔的处境又有何差别。

 成就和思维模式的关系

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甘心囿于生活。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明亮的,宽阔的,充满了正能量和可能性。他们有明确的关注点,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并且想出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是注重学习中的同伴。

商业

在职场中,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往往能够为企业带来勃勃生机。而成长型的企业往往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甚至创造辉煌。

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就是典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代表。他经常直接和一线员工接触,听取员工的意见。他告诉员工,“对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而不是体现每个人的重要性。” 所以他选择员工也是注重思维模式的,心中有信念的人,工作就会充满激情和欲望。所以韦尔奇的思维模式不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顺遂,也成就了成千上万的人。

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一个公司拥有群体思维,凡是以领导者的旨意为准,所有人不敢提出异议,领导高高在上,过度的强调自我意识,就会导致人心分散或者是人云亦云,员工为了获得领导的认同,凡事就以领导的话为权威。长期下去,企业的存亡危在旦夕。古代明君尚且遵循兼听则明的法则,更何况事想要在万千世界立足的企业。

亲密关系与思维模式

人类的核心属性就是社会性,而社会性就决定了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孤立生存。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于工作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不管处于何种境况,亲密关系都是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终身成长》这本书也足足用了一章来详述相处的思维模式。

对于伴侣,子女,父母,我们这一生都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为什么越亲密越伤害,有些甚至反目成仇呢?根据作者的推论,他们至少有一方甚至双方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

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爱情天注定,既然是上天安排的,对方就能够理解自己,遇到问题就会自然的解决,不需要努力。

举个例子,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看电视,看着看着,男人突然说,我需要多一点空间。这个时候女人脑海一片空白,各种脑补两人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内心戏演足了,实在憋不住了,女人说,“你究竟是什么意思?”男人说,“我需要你坐过去一点。”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类似的例子应该不甚枚举。一个不愿意问,一个不愿意说。感情就是在这样的互相猜忌中消磨殆尽。曾经誓言要共度一生,到头来却说,我真是瞎了眼,怎么会碰上这么个人。

成长型的思维模式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并采取对事实有帮助的行动。他们给彼此空间,也给彼此犯错的机会,但是也会采取行动做出相应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彼此鼓励,一起成长,达到共生共赢的状态。

2.改变思维模式

研究发现,有的孩子看上去很有主意,却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这些孩子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举动就可以处理好事情。但他们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告诉他们,做不到,所以他们无能为力。

这个时候就需要改变思维模式了。需要树立强大的信念。

“我们的思维一直在不断的观察和解读一切,使我们的生活得以在轨道上正常行进。”

如果情况严重的话,需要采用“认知疗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加乐观和现实的评价。让人的内心活动实现从评判式向成长型的转变。那么怎么将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1)接受

我们的思维模式不可能完全是固定型或者是成长型。所以要接受自己那一部分固定型的思维模式。

(2)观察

找到激发你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并试图去寻找激发他的原因。是失败,拖延,压力还是什么?不要急于评价。

(3)命名

给这些能够诱发你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事物命名。可以是你看过的电影,书中的人物。用来提醒自己这不是你想要成为的人。

(4)教育

我们了解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和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之后,就要教育固定型的人格。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其实是为了保护我们,让我们感到安全。但是想要前进就不可能一直呆在“舒适区”。

3. 思维模式的传播

作为父母,老师,他们是思维模式的传播者。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他们教育的孩子就会拥有。

当父母给孩子设定的目标是,考上什么学校,考不上就失望,认为这一切没有价值。孩子身上的期望太多,而这些期望全不是出于孩子的内心,他们不敢犯错,不敢有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要么会形成讨好型的人格要么会叛逆。

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设定一个奋斗目标,同时也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培养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馈社会。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孩子呢?

首先,要学会称赞孩子,不是简单的夸孩子聪明,有能力。这样只会让孩子无法接受失败,变得脆弱不堪。要称赞孩子的策略,努力和选择。

其次,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去评判或者轻率地原谅孩子。而是要对孩子提出建设性地批评。

再者,根据孩子地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先天的才能并不是目标,设定的目标要以拓展技能和知识储备为前提。

最后,作为老师,要给孩子设立高标准。这个标准是孩子可以达到的。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调整方法,适当给予反馈。

根据二八定律,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的80%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人都是普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拼爹”,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就无路可走。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不过也是为了追求幸福。为了让未来的路途走得更加顺遂和长远,不如尝试着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来处事。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内核,你会更有把握获得成功和保持成功。而当我们把成长型思维模式传递给孩子,在教育方面你会更轻松,孩子会更自由,独立,有责任。

​德韦克说,“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是思维模式的践行者,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打上了你采用的思维模式的烙印。”《终身成长》这本书旨在详述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人生的影响,也许它不能帮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把依据书中的原理和方法论,将成长型思维模式融入生活之后,能够让我们收获正能量,信念和勇气。

《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人生拥有更多可能性》by 夕月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