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的童年记忆,这次没砸(2)
2017-11-12 11:26:24 Sir电影
前面说了,老版波洛是100%理性,但这一版加了20%的感性。
随身携带的女友黑白照片,表明他也曾经爱过、伤过。
他在焦虑的时候,会对照片诉说,表明他内心也会软弱。
不少人觉得这个情节鸡肋,对不起,你们还是没懂。
就因为这一点感性,给波洛最后的心软埋下种子。
另外,波洛更亲和了。
也许是本世纪男女关系更平等,所以新版波洛也比之前要绅士一些。
体现在一处改变——对德本汉小姐的态度。
之前的波洛侦探在询问德本汉小姐时,因其拒不回答问题,吹胡子瞪眼,追问到底。
新版的波洛呢,每次询问,他都要把德本汉带到一处风景独好的地方。
即使她不愿答,波洛也不死缠烂打。
在Sir看来,他对德本汉的温柔,也折射出了波洛的人性。
德本汉,年轻漂亮,是火车上唯一恋爱中的女人,看到她,波洛肯定会有所联想。
而每次审问时制造的好风景,也许是波洛对内心那位恋人的一种隐秘的纪念吧。
像这种小感动,很多都在细微处,并不显眼。
但Sir看着看着反而更佩服编导,因为这些都是慢热的,对票房并没什么帮助。
编导放弃了去制造一个更屌的杀手悬念,反而把功夫都放在了平淡隐蔽的人物建设上,推陈出新,无疑是对翻拍最大的尊重。
他不仅让波洛长得更像我们,也让每个配角都更贴近时代。
在最后的杀人时刻——
1974版本,幽蓝的灯光,固定的镜头。
下手很稳、很快。
旧版这样处理很好,因为最好的煽情就是控制。
多年压抑的仇怨,在这复仇一刻尤其显得冷静。
而新版正相反。
它给每个杀人者都做了近处大特写,摇晃的镜头,慌乱的节奏,拍出了一种极度愤怒中的失控状态。
老版那么拍,为的是说:这是正义之举,代替法律惩治罪恶,所以人们内心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