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的童年记忆,这次没砸(3)

2017-11-12 11:26:24 Sir电影

Sir电影 > 电影评论

而新版则更进一步说:不管多正义,复仇就是杀人,一样会产生内心矛盾。

再看这一幕:

波洛有个习惯,这个习惯丢了,就不是波洛——

破案前要“演讲”。

当着大家面推演剧情,宣布凶手。

前作的演讲都发生在狭小的车厢中,而新版则搬到了开阔的洞穴。

构图呢?也蛮值得琢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多少人的童年记忆,这次没砸》by Sir电影

《多少人的童年记忆,这次没砸》by Sir电影

这种仪式感,无疑给观众带来了一个悬念:

难道,这里面有犹大?

我觉得人们在影院里会乐意去大胆猜测谁是那个叛徒。如果我们的影片效果是成立的,那波洛内心的想象情景就是很引人入胜的一点,会带着观众去猜测。

——导演肯尼思·布拉纳

犹大没有,挺身而出的倒有。

凶手之一站了出来,替大家认了所有的罪。

Sir觉得,新版做了一处堪称伟大的改动,也发生在这里——

波洛掏出了手枪,说:

我的职业不允许我说谎,所以如果你们想脱罪,就杀了我。

老版其实不需要这一刻——波洛是神人,他看穿了每个人,知道他们为正义而复仇,所以内心毫不犹豫,决定帮他们隐瞒。

但新波洛更平凡,他虽然推理出了一切,但他推理不出人性的复杂,每个人都对他撒谎,他不知道是不是面对了一个更大的谎;同时,正义与良知也在他内心斗争,使他怀疑两者的重量。

所以最终,只有用枪才试得出人性的底限——你们如果选择杀波洛,那你们也成了坏人。

此处台词有两句很好,有了它,新版就说出了和老版不同分量的结语——

保姆对波洛说:

先生,法律是有漏洞的,所以才要复仇。

波洛则回答:

那你又把良知置于何地?(大意)

旧版中,观众感受到了法律的漏洞与不公,进而被一种人性的光辉感动。

《多少人的童年记忆,这次没砸》by Sir电影

但旧版中的良知,其实是一种朴素的、激情的东西。

新版则又一次刷新了问题:

上一页首页3/4尾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