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穹顶之下》,柴静还有本书叫《看见》!

2018-04-23 17:59:17 遇见小小盼

遇见小小盼 > 电影评论

好书经得起反复阅读,说实话,这本书,好多东西值得翻来覆去的看。柴静的提问、被采访人的观点、文章语句的表达方式、那些普通人民的想法,都很出彩!

我看得是电子书,可以看到其他读者的想法。截止目前,这本书是我看到读者表达想法最多的书,没有之一。这本书,真是一座大宝藏,值得我们反复去阅读。

柴静是做新闻的,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社会层面。这本书讲了她从事新闻时,遭遇的人和事,她的成长历程。整本书看下来,不光是柴静、还有那书里出现的人和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穹顶之下》,柴静还有本书叫《看见》!》by 遇见小小盼

01 

社会上,不了解的那一面,让我明白换位思考。

她写被贩卖的吸毒妇女、因家暴杀死丈夫的女囚、用高跟鞋踩死猫的女人、因校园暴力自杀的女孩、被冤枉坐几十年牢的老人......一件件事情的发生,不再只是我单一看到的现象,它发生的因、导致的果,让我心有余悸。

这样,我下次做事,对待别人,可能会更理性点。不再只是社会舆论引导我什么,我就相信什么,保持怀疑、保持理性、换位思考,这些词似乎还不足以形容我看完这些人物的感受!

《除了《穹顶之下》,柴静还有本书叫《看见》!》by 遇见小小盼

《除了《穹顶之下》,柴静还有本书叫《看见》!》by 遇见小小盼

02

这儿也有普通人民苦苦的坚守,留给我的感动。

关心环境的农民陈法庆——漏水的房屋、生病的妻子、需要补的渔网,贫寒的他却还是愿意自掏腰包,去打公益广告、成立环保基金.....

在意国家司法、人民权利的郝劲松,他因为5毛钱状告北京地铁公司、起诉铁道部、国家税务总局。

时刻关心农民利益的人大代表老毛,他拿着那个黄澄澄的大穗玉米,在两会会场里,像吵架一样地努力说服其他代表。

关心孩子们自由成长的卢安克,他不以常规思路去判断一个孩子,把创造力、感知力这些超前的理念去实践,他从不逼迫孩子,只是陪伴理解。

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什么?以生命影响生命。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当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像他们这样的人站出来,这个国家也会在监督下,变得越来越好吧!说实话,他们感动了我,让我更相信这个国家会变好,让我看到了坚守的力量,也更愿意去坚持去做事情。

《除了《穹顶之下》,柴静还有本书叫《看见》!》by 遇见小小盼

03

书中也讲述了柴静的成长。

感触最深的是—— 2002年,柴静26岁采访SARS;2008年, 柴静32岁,她采访汶川地震。两次的采访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26岁时,柴静用力过猛,总归有些招人烦;32岁时,她平和收敛的,不渲染不夸张,让我看到了真实的震慑力!我更喜欢后来的她。

比对她的成长过程,我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遇事时那种绝望、生无可恋的自己,现在看来是多么搞笑!

这本书不长,我花了很长时间看完。从开始到看完,心中一直百味杂陈,像在与自己灵魂对话,痛得酣畅淋漓的。

柴静的《看见》,她拍得《穹顶之下》,她的书、片子都是振聋发聩的。像一根小藤条,一下一下抽打我的心,尽管很痛,但终究唤醒了那颗淡漠的心。

突然之间,我发现平凡生活是多么幸福,愿意坚守、做些正确事的感觉,是多么美好。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本《看见》吧!通过它,我们可以看见以往没看见的世界、不了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