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女孩变成杀人犯到底有多简单?
我的好朋友Lynn上一次联系我是在半年前。她说自己想给相恋多年的男友办一次永生难忘的生日,为此她向我借了很大的一笔钱。
Lynn拖了很久很久才把钱还给我,但伴随着转账提醒的,是连续7条60秒的微信语音。
「我俩分了,我爸妈不同意。」
「其实他们也不是不喜欢他,但总有人跟他俩说三道四的。」
「他条件确实不太好,工作了好几年,一个月才挣不到6000块,之前说要给我买个包,攒了半年钱都没攒够。我闺蜜们都给我旁敲侧击过几次了,说他赚的太少,跟我不合适,但他毕竟是在创业,我觉得也不是不能理解...」
「我爸我妈一天到晚催我,谁谁谁要办事儿了,谁谁谁要生孩子了。说他就是不想和我结婚,我有些闺蜜的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了,群里整天聊的就是玩具、绘本、尿裤、奶粉,我都插不上嘴......」
「可是他呢,一说到结婚就是再等等,说等公司业务走上正轨,能给我更好的条件就娶我...」
「我觉得我爸妈他们说的也有道理吧....我好像真的忍不了了。」
「我真的很爱他,但我真没想过我也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跟喜欢的人分开....」
我没想到Lynn会这样和男友分手。
说得更准确一点,这个叫:被压力和舆论裹挟的被迫分手。
当然,Lynn觉得自己并没有错,被迫这种事,人人都会做,没什么不好的,毕竟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大量的被迫选择:被迫学习、被迫当好孩子、被迫开始工作、被迫说违心的话、被迫恋爱结婚、被迫假装异性恋、被迫成为父母......
可一旦你习惯了这样,就会被迫做出更多你不想要的选择,最后甚至可能会是——杀人。
别不信,我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
今年2月份,美国Netflix推出了一档被誉为最恐怖的真人秀节目《Derren Brown:The Push》
自称是心灵魔术师的达伦·布朗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兼魔术师,他曾经因为“俄罗斯轮盘”游戏和成功预测彩票而变得家喻户晓,而这一次,他要探讨的话题是:人们会在社会压力的操控下而去杀人吗?
节目的最开始是一个小实验,在一家咖啡厅里,店员被一个自称是“警察”的人告知,店中的某位女顾客是一名儿童拐卖犯,现在需要通过店员的帮助,将婴儿车连带孩子推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咖啡店员虽然内心产生了怀疑,但最终他还是按照“警察”的指令去做了,带着孩子离开了咖啡店。
这个小实验想证明一件事:社会屈从性强的人,很可能在压力之下做出违背自己的判断或者常识的行为。
达伦·布朗说:“社会屈从性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进化人们学会了顺从群体能使自己更加安全。”
接下来,节目正式开始。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设置,节目组选出了最适合这次测试的男主角—克里斯。
节目组邀请克里斯参加某个慈善活动,活动中将会拍卖物品,善款都将捐赠给有困难的孩子们。在这样一个隆重且严肃的环境里,节目组努力不断地给克里斯增加压力。晚会的主管汤尼带着克里斯去四处结识百万富翁,同时请求克里斯帮他完成各种事情,以保证克里斯始终处在精神紧张的状态里。
克里斯很容易服从命令,去做一些类似于跑腿的工作,甚至在跟百万富翁交流时,即使面对很无趣的笑话,他也会配合着笑起来。
克里斯被介绍给了慈善晚会的主要捐款人伯尼,他十分殷勤地上前进行攀谈。但伯尼在与汤尼进行争论时突发心脏病死亡。克里斯瞬间陷入了恐慌当中,在汤尼的劝说下,克里斯决定帮忙把尸体进行隐藏。
在这个过程中,克里斯起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但随着汤尼的劝说,便一点点妥协,不仅同意协助掩藏尸体,还同意扮演伯尼在拍卖会上发言。
接下来,克里斯在和汤尼掩藏尸体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意外,最终他们决定将尸体扔在楼道里,造成伯尼是由于病发而在楼道中跌倒意外身亡的假象。到这里,克里斯几乎完全变成了汤尼的小跟班,不假思索地执行着他的每一条指令。
这时候,事情突然发生了反转,他们若无其事地回到了会场,恰好遇见了伯尼的妻子。伯尼的妻子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伯尼在哪里,因为伯尼有昏睡症,如果他没有及时服药的话,就会昏睡得像突然死去了医院。于是克里斯和汤尼急忙去寻找尸体,并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晚会的另外几个同事,可到了楼道里却发现尸体已经不见了,反而是在楼顶听到了异样的声音。
他们赶上去之后,发现伯尼正在那里,并且威胁汤尼和克里斯要检举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恐惧,众人决定要把伯尼真正除掉,并要求由克里斯亲自执行。
经过了一系列的言语和心理上的斗争之后,最终克里斯没有选择将伯尼从天台上推下去。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太好了,实验失败了,人性胜利了。
但事实上,同样的实验在两天之内进行了4场,而克里斯是唯一一个没有将伯尼推下去的人,也就是说3/4的人最终都做出了“杀人”的决定。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我们来仔细看一看。
最开始,虽然克里斯接到了晚会的邀请,但是却对于着装的要求并不清楚,于是他穿着休闲服装进入到会场,看到周围满是西服革履的高端人士时,他在内心当中就会觉得低人一等。
接下来,克里斯的手机被拿走,让他处在一个很缺乏安全感的状态里,迫使他尽快更好地融入到周围环境中去。
然后在接收到“权威人物”的主动示好之后,便很快加入到阵营中去,并且主动想要承担更多。在这当中,汤尼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他在克里斯面前造出一个权威者的形象,同时带领克里斯结识更多高端人士,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形象。
同时一旦克里斯表现出犹豫和退缩,汤尼则会立刻进行安抚,同时用命令让克里斯感觉到,这是唯一的方法。就在这样的过程里,克里斯一点点被汤尼训练成为了只会按照指令行动而不去思考的小跟班。
在节目的最后, 达伦·布朗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
这个实验的重点不是谁推了或者谁没推,而是在于它让实验参与者做出了一些违背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格的事情。
其实我们都很容易受到这种影响,无论影响我们的是一群人还是一种意识形态都一样,就好像我们完全任由别人来决定我们该怎么活,按照他们的理念来做事,实现他们的抱负。
通过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自己是如何被操控的,然后我们才能变得更强大,能够学会拒绝。
是的,要学会拒绝。要学会拒绝社会屈从、拒绝被迫选择,特别是在社会中更容易遇到各种来自外界的压力与歧视的女孩子。
「女孩子嘛,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不要去那些公司跟人家拼个你死我活,妈妈托了李阿姨介绍你去她的单位上班,坐办公室,很轻松的,而且福利待遇特别好。」
「30岁以前一定要生孩子,所以你29岁就要怀孕,28岁一定得结婚了,结婚之前总要谈个两三年吧。下个月你就25了,所以说,你三叔给你介绍的那个小伙子周末去见一下,听说年薪几十万呢。」
「小胡你好像胖了吧,是不是肚子里面有了个小家伙啊?什么?!不打算要孩子?我告诉你那可不行,这女人呐,一辈子最重要的事儿就是生孩子,现在你觉得生活挺好的,等你老了,哼,后悔都来不及!」
《乌合之众》里说“人一旦进入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人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女孩子之所以会更容易屈从是因为她们对于情绪的捕捉更加敏感,也因此更容易对别人感同身受,继而去接纳别人的观点,尤其是那些看上去是出于“好意”的言论。
同时,女孩子所面临的传统社会压力也的确更大一些,就像Lynn和她男友的故事。因为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择偶条件,所谓最佳的生育年龄也就是那么几年,所以当大家听到那些貌似挺有道理的“经验之谈”后,很容易就相信并屈从了。
可事实上,现在的社会环境里,那些所谓的“最佳生育年龄”、“最适合女生的工作类型”或者“最幸福的生活方式”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徐静蕾冷冻卵子的事情之前闹得沸沸扬扬,可她无非是选择了不在大家都认为合适的年龄要孩子,而是要到自己真正想要生个孩子的时候再去这么做。在想做什么的时候就能做什么,这不正是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吗?
当社会屈从性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面对大多数的选择时我们总是会迷茫,但至少可以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不这样,我还能怎么做?
这个看似简单问题能让我们在无意识的大多数中努力保持清醒和独立,重建自己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为自己争取更多选择的机会。
这个世界上真正被现实打败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只是被唬住了、吓跑了,然后骗自己和别人说,那种随着大流,普普通通的生活最为美妙。